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调研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再次表明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意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单列一章,提出了“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重点任务。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贯穿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和制度保障。要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必须坚持巩固、完善发展、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来随着周边生态环境改善,红碱淖水位逐年提升,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四至八月,都会吸引大批遗鸥来此繁衍栖息,已成为遗鸥繁殖的重要基地。新华社发
1.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紧迫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比如,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改革等重大基础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等等。这些成果弥足珍贵、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坚持巩固、持续深化。
中央深改委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监管体系等7个体系。7个体系的关键是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最终都要落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实践上来。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当前形势越是严峻复杂,我们越要以改革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明晰和压实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畅通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强调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出台重要文件进行部署,并开展了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比如,近期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学统筹谋划布局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我们要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2.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根本保证和目标取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有力有效贯彻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构建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履责追责问责各方面。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最严密构建和最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坚持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动员各方力量,重点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大力度提供更多更优质生态产品,在生态环境上充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同时,生态文明是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共有的事业,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也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建立健全群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形成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格局。
聚焦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也有待提升。要围绕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通过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一方面,加大力度推进生态修复、污染治理,解决好存量问题,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另一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源头上实现绿色转型,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防止生态破坏,解决好增量问题,走绿色发展之路。
突出系统集成协同。生态环境具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需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内在规律,抓住山水林田湖草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规律,从系统工程和全局高度,统筹兼顾、整体施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贯穿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过程,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责任主体,更需要坚持系统集成协同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健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体制,完善财政、税收、产业、投资、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机制,让各项举措有机衔接、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