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幻灯片

非遗老手艺,如何化为脱贫新动力

2020-06-12 07:53:5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如期而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文化扶贫、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光明智库以一堂特别的“非遗公开课”,约请专家及非遗传承人与您共同探讨。

  山西非遗“惠畅土布制作技艺” 新华社发

  湖北武汉面塑手艺人刘洁在展示面人制作技艺。新华社发

  绣娘们在贵州锦屏县三江镇赤溪坪风雨桥进行刺绣技艺展示。新华社发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刘魁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 陈岸瑛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赤水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杨昌芹

  刘魁立 郭红松绘

  陈岸瑛 郭红松绘

  杨昌芹 郭红松绘

  1.非遗正在以实际行动参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

  光明智库: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都会如期举办,提升全社会对非遗的关注度。从全国范围来看,非遗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魁立:当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边远乡村,这里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这些乡村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非遗在这里有着天然和深厚的基础。很多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或者过往记忆里,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手工艺的智慧和技能,能编织、会刺绣,擅长对农业、林业等各种资源进行加工。这类非遗的物质化成品,仍然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有广泛的需求和很大的市场。在脱贫攻坚的十大工程中,虽然没有明确非遗扶贫这一项,但是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掌握非遗技艺开展生产活动,的确可以为脱贫致富提供推力。

  近年来,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非遗保护传承之中,非遗也越来越积极地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安定社会生活、繁荣市场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体现为传承人的个体行为,更体现在以无数生动有力的实际行动参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

  陈岸瑛:非遗扶贫是文化扶贫的一种。文化之所以能扶贫,是因为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非遗作为本土、活态、优质的文化资源,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包括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公开课”“云游非遗·影像展”等在内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可以使非遗的价值和内涵为更多人所知,使非遗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文化和旅游部及各级非遗管理部门组织策划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推广活动,年年主题不同、年年都有新意。可以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既是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的一个盛大节日,也是非遗界面向公众的一次集体亮相。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线传播格外重要,集合各大网络平台优质资源的“非遗购物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推出,受到了传统工艺传承人、特别是贫困地区传承人的热烈欢迎。

  非遗扶贫,对于乡村振兴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少乡村成为“空心村”和文化真空地带。对乡村的文化扶贫,往往是从外部输入,如送文化下乡等。其实,不少传统村落中还保留着过去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有一些还被评选为非遗项目。非遗作为活态的、本土的乡村文化,有着比外来文化更强大的基因,也更适合建构村民的文化认同。

  杨昌芹:非遗产业可以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释放充足动能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产业做好了,能够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大家在家里不仅能挣到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小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会愿意留在农村,繁荣农村经济。可见,非遗发展可以促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赵振川:西北是根 长安是魂

    时代和火车一样,滚滚向前,赵振川从来不是一个抓着过去不放的人,但当回忆故去的那些人和事的时候,他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来处。

  • 陈康白:科技报国 时代担当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主要筹建者,陈康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是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老专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 爱智求真与现实关怀的高度统一

    陶德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