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幻灯片

践行新发展理念 彰显南京担当

苏胜利、郑屹扬
2020-08-21 09:16:02  来源:光明日报

图片来源:东方IC

  2.有的放矢 精准发力

  发力新基建,筑牢关键支撑。南京抢抓新风口,把新基建作为以内需补外需的首选,在扩大投资上下功夫,带动上下游行业投资,支持经济企稳运行并实现适度增长。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全面实施5G基站等重大投资项目,加快解决5G网络密度偏低等短板问题。全力推进中兴5G通信设备、LG三元锂电池等关联产业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投产达效的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坚持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一体谋划、协同推进,以新基建赋能交通、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以传统基建丰富新基建应用场景,共同提升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

  壮大新消费,释放内需潜力。南京以提振消费信心、引领消费潮流、壮大消费能级为重点,不断强化消费对扩大需求、促进创新能力的作用。大力培育5G终端、汽车、绿色家电等消费新热点,营造夜间经济、社群营销等消费新场景,拓展文旅协同、医养融合等消费新服务。扩大传统商圈的影响力,促进新兴商圈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本地特色的消费品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做强做大一批平台企业。组织开展系列消费主题活动,吸引更多居民消费。

  做强新产业,赋能未来发展。南京聚焦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未来新业态等五个新产业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横向联合、纵向整合,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打造集成电路设计、生物技术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力量建设10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产业三大领域,持续批量发布新产业应用场景,切实以新场景开放牵引新产业增长。

  建好新都市,提升生活品质。南京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加快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城市公共活力、城市安全韧性、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力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人文、更现代的新都市。加大投资力度,有效实施一批提升城市功能的重大项目,加快推动一批涉及民生领域的补短板项目。把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摆在首要位置,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注重用科技手段和现代方式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3.奋力攻坚 锤炼真功

  越是关键时期越要提升站位、找准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站位高才能格局大,融入大局才能找准定位。作为江苏省会城市、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南京提升政治站位,在关键时期主动作为、率先行动,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育新机、开新局,力求为全国的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坚定信念、提振信心。尽管南京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快速实现复工复产和城市复苏,但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经济下行压力、外部环境的震荡远超以往,经济增长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南京审时度势、辩证分析,在看到风险和不利因素的同时,看清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努力挖掘市场潜力,果断启动“四新”行动,释放出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鲜明信号。

  越是困难重重越要转换动能、转型升级。南京实施“四新”行动,打出了战疫情、促发展的“组合拳”,既包括新产业、新动能,又涉及公共服务、居民生活,充分体现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当前与长远的实践要求。尤其是集中资源破解创新发展难题,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眼长远,培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新模式,彰显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追求。

  越是危难关头越要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实施“四新”行动,本质上是要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安全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基建落地见效,能够极大地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新消费壮大升级,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体验;新产业快速发展,能够为美好生活提供强大支撑;新都市深入推进,能够直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只要我们始终牢记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从群众所思所盼出发做决策、办事情,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的磅礴力量,早日建成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作者:苏胜利,系江苏省中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郑屹扬,系南京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