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从“首相搬家”说起
罗朝文//www.workercn.cn2013-11-15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5日,日本民主党议员近藤洋介在国家安全保障特别委员会会议上,严肃批评首相安倍就任近一年仍不搬入首相官邸可能危及国家安全时,得到的答复竟然是“有必要时,首相可以坐摩托车从家里赶到首相官邸”。管中窥豹,搬家与否固然算是首相的“私事”,但“坐摩托车”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答复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安倍行事的固执与圆滑。

  与上次出任首相相比,安倍此番掌权,在对外关系尤其是与中国关系中表现的固执与强硬,超出人们意料。从在钓鱼岛问题上“我站在大家的前面,决心带领大家坚决保卫”的煽情表态,到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已做好了制衡中国的准备”,再到公开指责“中国和朝鲜是导致日本安全保障环境变得严峻的主要原因”,安倍的一系列发言尤其是在军事上的强硬表现,让本在低谷的中日关系更趋寒冷。

  在“家族政治”盛行的日本,安倍的固执与强硬,并非无源之水。安倍晋三出身显赫的政治世家,对安倍影响最大的要数他的外祖父、日本侵华时操纵伪满政府五大头目之一的日本前著名“鹰派”首相岸信介。1945年日本投降后,岸信介被定为甲级战犯锒铛入狱。1952年,岸信介获释,一出狱就大力鼓吹重整军备、再建“大东亚共荣圈”。1957至1960年,岸信介成为日本首相,其间曾多次发表反华言论。跟随这样一位“鹰派”外祖父长大,安倍今天的所作所为不难理解。

  “你无法想象哪个民族,在欣赏落英缤纷的樱花的同时,还想着擦拭手里的武士刀。”正像《菊与刀》中对日本民族性格两面性的经典阐述一样,安倍固执的另一面,是务实的圆滑。

  2006年首次就任首相后不到一个月,安倍顶住压力访问中国,修补因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跌入低谷的中日关系,为稳固政权捞取资本。再任首相后,安倍辗转腾挪,一边称中日关系“非常重要”,希望尽早与中国领导人会谈,一边鼓动周边国家“对中国更强硬”。固执与圆滑,两种相悖而行的手段背后,是安倍怀揣不弃的私心。

  作为一名甲级战犯的外孙,安倍从未对其家族并不光彩的历史反省,反倒表示“比较而言,我继承外祖父的DNA要比父亲的多”。这种政治基因的传承,让安倍一再声称“甲级战犯不能被称为战争罪人”。政坛数十年的浸淫,安倍修炼了长袖善舞、两面三刀的技能,也强化了安倍继承祖辈意志的私心。也许是对“家族荣耀”的执着蒙住了眼睛,安倍踏着祖辈的足迹,选择了一条以对外强硬骗取民意支持,以民意支持鼓动军力增长,以军力增长突破政治束缚的道路。最近几个月来,安倍主导日本军力调整、扩充、实战训练的一系列举动,让本已紧张的地区局势更加严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历史何曾相似,当私心变成野心,私欲绑架国家时,安倍已带领日本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这样的选择,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都是一件必须警惕的事。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