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底特律“坠底”之殇
■徐飞彪//www.workercn.cn2013-12-16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12月3日,著名的“汽车之城”底特律宣告破产,成为美国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短短数十年间,底特律从光芒四射的辉煌之巅跌入暗无天日的破产之渊,着实令人唏嘘。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底特律的汽车工业辉煌一时。但此后,面对日、欧等对手的激烈竞争,底特律的汽车产业竞争力开始下滑,市场占有率逐年萎缩。长期以来,底特律的产业结构单一,汽车产业链一直是该市生存发展的基础,但是任何产业均有其兴衰成败的内在规律,当其汽车产业逐步衰落时,底特律未能及时调整升级结构,或发展可替代产业,最终落后于时代。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需求萎缩,失业加剧,本已羸弱不堪的底特律遭受重创。截至2012年6月,底特律的失业率达到了18.3%,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从某种程度上说,底特律的衰败正是其成功造就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市在其辉煌的汽车工业带动下,经济蒸蒸日上,收入水平居全美前列,城市人口也达到185万的峰值。在此基础上,底特律建成了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人享受优厚的薪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待遇。同时,该市的劳工组建了势力强大的“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使得劳工具有极强的议价和薪资谈判能力,但该制度的形成极大地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并导致该市劳动力市场僵化。呆滞的制度体系和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严重遏制了该市的经济活力。

  数十年前,福特、通用等创造的现代化流水生产线、垂直一体化的高效管理和熟练的蓝领技术工人,一度引领世界工业潮流,创造了底特律“神话”。但随着信息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个性化、多元化、数字化生产渐成时代潮流,节能、环保、绿色等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但底特律未能及时推进创新,标准化生产流程、单一的生产方式无法应对全球市场的新形势,传统的劳动分工和作业流程,束缚了劳动力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由于缺乏社会管理创新,底特律的治安形势恶化,犯罪率高企,社会冲突加重,加之对教育、职业培训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底特律俨然成为“人才洼地”,在竞争中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

  一座城市的兴盛与一国的繁荣相似,需要有竞争力的产业提供发展根基,需要不断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需要不断创新获取前进动力。底特律之殇,提供了鲜明的反面教材,催人警醒。对于那些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的“衰退型城市”或主要依托产业正日薄西山的城市来说,唯有不断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推动改革和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未来之路才会越来越光明。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