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去年以来,总政某部捷报频传:成功组织某新型作战领域实兵研究性演习、在四总部作战准备情况检验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由该部牵头摸索的多种新型作战手段显现威力……
种种迹象表明,这支新型作战力量正在悄然崛起。是什么支撑着这支部队迅猛发展?该部领导深有感触地说:“部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得益于新型人才群体的快速成长。”
培养既懂战略又有谋略的“智囊型人才”
4月中旬,一场关于某新型作战领域制胜机制的研讨活动在该部展开,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等军地知名学府的5位专家,围绕诸多战略课题作专题辅导,该部官兵紧贴担负的使命任务展开热烈讨论。
这次研讨只是该部组织的系列战略课题研究活动之一。为培养既懂战略又有谋略的“智囊型人才”,近年来,他们坚持每周一、周三晚上组织全体干部留营学习,重点研读战略理论系列书籍,观看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战略研究专家的讲课录像。组织领导干部和一线官兵结合任务开展战略问题研究,相继展开了27项重点课题,编写了《某新型作战战法》《某新型作战谋略》,制订了多个行动预案,累计上报各类调研材料180多篇,其中70多篇被军委、总部转发。
在此基础上,该部坚持每年选择一个战略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练活动。去年,他们以海上维权斗争新型作战力量运用为主题,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年度战役课题训练,邀请国际战略、海洋问题、国际法专家和来自一线的海空军领导作专题授课,组织官兵围绕战略研判、情报分析、效能评估等7项重点课题开展研究攻关,取得了10多项战法研究成果。
长期不懈的战略研究,有效提高了该部官兵的战略思维能力和谋略水平,涌现出了一大批专家型、智囊型人才。该部干部何子鹏毕业不到7年,就先后完成研究报告120多篇,发表各类学术文章20多篇,编译外文资料30多万字,完成长达60多万字的理论专著,不少成果被写入高校研究生教材,个人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培养既会指挥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今年年初,在该部组织的一次重大活动中,作训处副处长黄影脱颖而出——策划研究严谨周密、沟通协调滴水不漏、组织落实一丝不苟、指挥专业样样精通。谁也不会想到,就在一年多前,黄影还是一个只会埋头干技术活的业务干部。谈起这些变化,黄影说自己是该部党委“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受益者。
作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该部专业技术干部占很大比重,干部单向发展、线性成长的问题比较突出。该部党委深切感到,如果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用不了多久,各级指挥岗位将会出现无人可用的问题。为此,他们下决心走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促进人才素质复合发展。
近年来,该部新毕业学员全部分配到基层一线岗位任职,进行不少于半年的当兵见习;缺乏部队生活经历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到友邻野战部队当兵锻炼。同时,他们积极推进机关与基层、技术与行政岗位双向交流任职,每年组织部分团以下干部代职锻炼,使不同岗位的干部得到全面摔打,培养了一批政治强、专业精、懂管理、会指挥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该部各级指挥员具有基层主官经历或师以上机关工作经历的达到80%,有军政、指技不同岗位任职经历的达到95%,具有下级机关和基层工作经历的达到60%,一批优秀专业技术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培养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很少有人知道,厦门大学还有一个“分校”。每隔一段时间,大学的老师就会风尘仆仆地赶到这里,为学员们进行授课辅导。这些学员,就是该部的官兵。原来,该部利用厦门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选择与部队工作相近的专业开办研究生课程班。目前,课程班第一期25名学员已顺利结业。
近年来,该部着眼战斗力建设需求,科学制订《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设立人才基金,在对口帮带、在职培训、技术协作等方面相继出台一些具体措施,全面推进官兵学历升级与能力升级。他们与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军地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协作机制,与新装备生产厂家签订《装备联保联训协议》,先后选派百余名干部骨干赴院校厂家跟班学习。
与此同时,该部把军事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研究制订优秀人才和优秀学术成果奖励规定,适时举办重要岗位骨干培训,分层次组织作战指挥、装备操作、综合保障等专业人员比武竞赛,结合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和重大演训活动给官兵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官兵在实践中成长、在岗位上成才。
多年探索耕耘结出累累硕果。近3年来,该部先后有4人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和“全军优秀参谋”,4人次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和“爱军精武标兵”,9人获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部队被评为“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