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前不久的5月4日至1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展开非洲四国访问之旅。“中非合作到了提质升级的新阶段,前景广阔”,李克强总理在非洲访问期间用“升级”一词为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未来发展“定调”,开启了中非关系的新篇章。“非洲”和“中非关系”,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在中国记协5月28日举办的“新闻茶座”上,就“新世纪中非关系及热点”这一话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执行所长徐伟忠研究员,与中外媒体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进行了交流。
中非关系为什么重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已经走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徐伟忠指出,从1949年到1978年,是中非关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非关系发展主要由政治推动,中国支持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非洲也在国际场合对中国给予了积极的重要支持。中国在非洲援建坦赞铁路,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此后的1979年到1999年,为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与非洲的经济交往也日益密切。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开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中非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全面发展。
中非关系为何重要?徐伟忠认为,首先在于,对于中国而言,非洲有着重要的政治利益和共同利益。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接受非洲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我们也始终为援建坦赞铁路而感到自豪。中非关系早已超越了地理距离、文化特性和制度差异,做到了以诚相待、以心相交、以和相处,被誉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徐伟忠表示,中非在国际国内很多问题上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中国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非洲则关注脱贫、减贫与可持续发展。另外,“在现有的国际体系中,一些既得利益国家已经形成了‘贵族俱乐部’,比如G7集团等,因此,同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非洲各国,在国际体系中有着相同的政治利益。”
除了政治联系,在经济方面,非洲也是中国的重要伙伴。非洲不仅资源丰富,且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徐伟忠说:“目前,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大约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三分之一。非洲还蕴藏着许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另一方面,自1995年以后,非洲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水平。非洲多达10亿人口的市场,对于中国而言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未来非洲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求,还可以与中国的产业升级与转移承接起来。”
关系转型带来相应挑战
但是,随着中非关系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中非关系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转型。徐伟忠认为,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些转型也同时带来了挑战。
第一个转型在于,中非之间的交往已经从原来的“精英交往”扩大到“大众交往”。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真正参与到中非关系中的,更多的是非洲方面和中国方面的精英阶层。然而,在新世纪到来以后,中非之间的大众交往变得越来越密切。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大约有100万人,在中国的非洲人也越来越多。交往范围的扩大,无形之中也带来了挑战。长久以来,我们彼此都在用西方送给我们的“扭曲棱镜”在看对方,看到的事实其实并不真切。在现阶段,中非人民对于对方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如何对对方了解得更多、更真切,是摆在中非双方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第二大转型在于,中非关系已从改革开放前的主要以“政治关系”为主,扩大到了涉及“经济利益”的层面。徐伟忠说:“凡事一旦涉及经济利益,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些矛盾与冲突。中非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也可能会造成在诉求上的不一致。这值得我们重视和妥善处理。”
第三大转型在于,“中非”双方的关系,已经从“双边”关系发展成为“多边”关系。西方国家对于中非关系越来越关注,很多时候对中非关系甚至不无猜忌。
中非关系需要“质”的提升
说到西方国家对中非关系的“猜忌”,徐伟忠说:“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这对于西方震动很大。西方在非洲有巨大的利益,尤其是欧洲人向来把非洲当做欧洲的后院,法国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说,西方媒体之所以会炒作“新殖民主义”等论调,其中掺杂着各种心态,其中一种心态就是认为“中国动了西方的奶酪”。
徐伟忠解释说:“尽管中非之间的贸易发展很快,但如果以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欧盟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远远高于中国。除了经济联系,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许多方面,西方国家与非洲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例子是,在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中,就有来自西方国家的顾问人员。事实上,从深度和广度的层面上而言,中非关系还远远比不上西方与非洲的关系。”
不过徐伟忠也指出,虽然西方对于中非关系的误解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但是,一些西方学者近年来也渐渐在转变看法。他们主张在非洲实现中国、西方和非洲的合作。徐伟忠也认为,西方大国和中国在非洲有着越来越多的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非洲也可以成为中国“学习”如何与西方大国打交道的重要场所。
鉴于中非关系在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徐伟忠还指出,下一步,中非之间应该更加注重双方合作的“质”的提升。他说:“在前一个阶段,中非贸易为非洲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但非洲经济增长目前还处于‘有增长、少发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中非经贸合作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中国对非洲的投资。”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甚至落后于马来西亚,这说明,中非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上,上升空间非常大。同时,中非在农业合作、技术转移、民间交往等方面,都可通过努力进一步实现“质”的提升。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