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讲好延安故事 弘扬延安精神
孙业礼
//www.workercn.cn2015-10-1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延安精神具体表现在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集中体现在党的领袖人物身上。弘扬延安精神,一定要讲好延安故事,以生动鲜活的故事滋润、净化心灵,促进党性修养。

  如何处理人情问题,是对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面对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老下属以及远亲近邻,如何正确对待人情、把握分寸,是领导干部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领导干部一旦掉进人情陷阱而不能自拔,就很容易出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也确实存在正常人际关系被扭曲,情感发生异化,干部为人情关系所累的情况。我们来看看,当年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又是如何处理人情问题的。

  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同志接到表兄文运昌的来信后给他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接获手书,本日又接十一月十六日详示,快慰莫名。八舅父母仙逝,至深痛惜。诸表兄嫂幸都健在,又是快事。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道路甚远,我亦不能寄旅费”“私心虽想助兄,事实难于做到”。十多年不通音信,生死不明。接到家乡亲人的来信,毛泽东同志的欣喜、牵挂之情溢于言表。但对前来谋事并希望得到接济的亲戚也实情相告,婉言拒绝。

  也是在这一年,朱德同志给多年不通音讯的家人写了一封信:“理书、尚书、宝书、许明扬(大姊之子)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前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

  这些私信,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从来没有想要将之公之于众,更没有想要借此表明什么,却永远镌刻下了他们那浓浓的亲情、清廉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们在处理人情、亲情问题上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像习近平同志说的那样:要明确哪些是应当有、应当讲的人情,哪些是不应当有、不应当讲的人情,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即使被人指为“无情”“无能”也在所不惜、不为所动。

  延安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讲好延安故事、弘扬延安精神,让我们的心灵不断接受优良传统作风的滋养、洗礼,不断增强正能量,更好地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