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怀揣着教育梦,我来到北京,人到中年,当起了北漂,不觉间,漂在北京已有4个年头。此刻,我正准备离京返湘,回湖南老家过年。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好几个都开始计划出国度假,有的甚至已开启度假模式,在微信朋友圈晒幸福。
我是个守传统的人,20多年雷打不动,遵循“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家族传统,春节都回老家过年。每到年关,心里感觉老家在召唤,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我,常常不能自已。
春节于我,意味着回老家。青少年时代,还未成家,回老家过年,陪伴父母,仅仅只是秉承千百年来留下的老传统;而今,已过不惑之年,身为人子、人夫、人父,与家人团聚过年,更是一分沉甸甸的责任。秉承文化的传统,源自关爱的力量,作为男人,必须懂得悉心体会家人需求,用心陪伴孩子成长,肩负起守护亲情的责任。
依然记得,每年春节前,父母每天都在念叨我们兄弟姐妹的归期,望眼欲穿盼我们早点回家。回家后,父母张罗一桌饭菜,兄弟姐妹热热闹闹过大年。老父亲前年已过世,现在只能回忆他过年时安详的神态和喜悦的表情。时光从指间流过,又过年了,老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还好吗?令我欣慰的是,八旬老母亲身子骨还硬朗,前些年我在长沙,虽然放假尽量赶回去看她,也是来去匆匆,陪她的时间很短,只有春节才有较多的时间陪陪她,弥补不能身边尽孝的遗憾,呵护母亲脆弱的心灵。过年的活计,比如,做饭和待客,都是母亲操持。年前的那几天,忙上忙下,忙里忙外,睡得晚、起得早,但她却乐此不疲。母亲最开心的是,她的小孙子也回来了,祖孙相伴的日子,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光。
在老家过年,见见儿时的伙伴,重拾儿时的回忆,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乡下过年热闹,遵循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村里邻居都相互串门,叙叙家常,聊聊收成,讲讲谋生的艰难,谈谈人生的况味。初二、初三,就走走亲戚,给舅舅等长辈拜年。这几年,国家政策好,镇里通了高速公路,村里通了水泥路,去年还亮起了路灯,村民的住房都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还有留守儿童、乡村教育、农民养老及医疗保障、农村环保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作为农民的儿子,感受乡村的变化,了解农民的现状,更增添奋斗的动力,为生我养我的农村老家作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伢,打记事起就帮家里干农活,在外工作后才没在老家常住。乡情难舍,无论在长沙还是北京,也不管漂泊在哪里,老家一直是我的牵挂。我的儿子快7岁了,却是城里娃,出于职业本能的教育意识,带儿子回老家过年,让他陪陪奶奶,学会孝顺;亲近大自然,感受泥土的气息,增强体魄;了解农村习俗,学习传统文化;让他体验与城里不一样的快乐,给童年生活增添丰富的农村元素。
年味越来越浓了,回家的脚步更近了。回老家过年,对我而言,意味着:陪伴母亲和家人,守护亲情,秉承传统;走近乡亲,贴近农村,感知乡情;教育儿子,传承文化,播种希望。这些情结,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肉,成了我回老家过年最朴实不过的理由。
能否留下来过个年 | 2011-12-14 |
87.5%公众希望保留更多过年传统习俗 | 2011-12-14 |
解随迁子女高考难题“如烹小鲜” | 2011-12-14 |
“农二代”生存状况全调查 | 2011-12-14 |
群众路线的历史典范和影像再现 | 2011-12-14 |
党参沟纪事(报告文学) | 2011-12-14 |
年俗是流动的温暖 | 2011-12-14 |
创造历史的老一代农民工 | 2011-12-14 |
别打碎留守儿童的团圆梦 | 2011-12-14 |
警惕利用亲情制造的信用陷阱 | 2011-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