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
新中国成立初期接收了旧中国各级政府、教育界、资本家办的50多处林场(公司、农林牧试验场、苗圃),都改为国营林场并在国有宜林地面积较大的无林少林地区陆续试办了一批以造林为主的国营林场。到1952年底全国共有国营林场118处,职工2万多人。在森林资源比较集中的连片天然林区,除建立了一部分以采伐为主的伐木场、作业所、采伐队以外,还建立了一批护林站、森林抚育站、森林经营所。这些国营林场和森林经营所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到1957年,以造林为主的国营林场已发展到418处,森林经营所已发展到969处,从1949年至1957年完成国营造林537万亩,并把全国50%的国有森林经营管理起来。当时的生产条件有限,主要是用畜力和人力采伐,林业职工发挥了巨大的主人翁精神。在百废待兴的年代艰苦创业,例如东北、内蒙古林区每年冬运期间都要动员10万余人、八九万头牛马上山用耙犁集材,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个林区中描绘了一幅幅战天斗地的画卷。
改革开放时期,绿染山河铸丰碑
几代领导人心系林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林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生态建设运动。以“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为代表,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恢复了林业部。1979年,中国农林工会恢复工作,一面抓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恢复建立,一面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同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绵延4480千米的风沙线上,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项被邓小平同志称为“绿色长城”的生态建设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通过了《森林法(试行)》,并决定3月12日为植树节。1981年,经邓小平同志倡导,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亿万民众年年履行植树义务,持续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
1991年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再造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动员全国人民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全国人大修订了《森林法》,颁布了世界上首部《防沙治沙法》,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7年8月,又明确提出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着不懈努力和创新发展。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林业的“三地位”,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6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会议贯穿了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主线,突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任务,确立了新时期林业发展的“四地位”,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独特地位”。
林业工会发挥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建立一支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较高,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职工队伍,林业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1984年中国农林工会召开各省(区、市)林业工会座谈会,研究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四有”职工队伍。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多次在全国林业系统开展技术革新、职工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各级林业工会在国有林场内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了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普遍开展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林场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提高很快。全国林业部门先后兴办了10所高等林业院校、50余所林业中专学校、50多所技工学校,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为林业建设输送了大批学有专长的技术人才。
救灾减灾中的林业职工
1987年5月先后发生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将近30个昼夜里,林业职工积极与武警部队、消防战士和解放军指战员协同作战,涌现了许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先进人物。大火发生后,根据全总领导的指示,中国农林工会负责同志赶赴加格达奇灾区,先后到西林吉、图强、阿木尔三个林业局和加格达奇的四个医院灾民接待站等处了解灾情和善后处理情况,并代表全总进行了慰问活动。大火基本扑灭后,在救灾复建工作中各级工会把发动全区职工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做好救灾工作作为工会的中心工作来抓。他们组织了复建大军开展劳动红旗竞赛,职工“吃三(小时)、睡五(小时)、干十六(小时)”,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约了大量复建资金,义务献工折回旧砖200万块、石头1200立方米。
以调研为抓手,助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林区职工面临转岗就业。中国农林水利工会以调研为龙头,工作指导思想从活动型向调研型转变。在基层的调研中,工会为解决林区职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扩大职工收入来源,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并在全国多地推广。这对于改革中维护好职工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级工会陆续开展转岗技术培训班,帮助林业职工开办林下养殖场、种植场,组织职工搞森林旅游、家庭旅馆等等,安置下岗工人就业。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在行业内推动职工自营经济、林下经济发展,在帮助职工转岗就业,增加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我国林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林业工作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出台《关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充分发挥农林水利气象系统广大职工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的意见》,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农场、进林区、进库区、进台站,引导职工群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按照《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华全国总工会2016-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要求,深入开展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我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为主题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实施“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乡村振兴战略,绿色食品安全行动等重点工程和活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