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看到这些铁蘑菇就头疼。现在有了升级版的探伤仪,作业时间缩短,探伤准确率跟在正线上差不多。这几个月的‘瘦身、拔高、增肥’没白忙,太棒了!” 6月14日7时许,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龙岩工务段龙岩检控车间探伤一工区,正在铁山洋编组站驼峰场作业,职工唐诗对工长汤文杰说道。
在铁路编组站的线路上,紧贴钢轨“长着”许多“小蘑菇”,根据种类不同,超出轨面30到50毫米,它们就是调节车辆速度的重要设备——减速顶。
减速顶由一个活塞缸体套在桶内组成,内部有液压设备。编组车辆时,载重车辆通过驼峰解体向下溜放,速度很容易失控。在钢轨旁安装减速顶,火车通过的时候,减速顶在火车的碾压下给予一定的反向力,放慢列车的“脚步”,让车辆安全连接。
由于这些“小蘑菇”紧贴钢轨安装,超出钢轨高度且占据部分轨面,用于钢轨检查的探伤小车无法对“蘑菇”地段超声波探伤,探伤工们以往只能采用“一看、二敲、三照、四卸”的方法手工检查。一个驼峰站场的“蘑菇”地段大概有3到4公里,每一百来米就要弯腰敲击检查一次,检查一个站场要弯腰三四十次。辛苦不说,手工检查只能检出一些长大伤损,对轻微伤损和钢轨内部一些伤损的检出率几乎为零。
“又到‘蘑菇’地段了,又要手工检查,这些铁蘑菇真烦人啊。”今年1月,班组对蘑菇地段探伤作业时,同事们的抱怨激发了汤文杰浓厚的兴趣。
2017年,龙岩工务段成立先进创新工作室,汤文杰是工作室的骨干人员。“小时候听过‘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吧?现在咱们就要想办法把这些铁蘑菇摆平!”汤文杰给大家加油打气。
他迅速召集先进创新工作室的其他骨干商讨对策。当天晚上,汤文杰将大家的讨论结果全部梳理出来,分析出探伤仪无法在减速顶地段使用的七个原因,一一制定解决对策,结合现场测量数据,绘出改造图纸,列出改进措施、预估效果、负责人、完成时间等,计划逐个突破。
第二天,先进创新工作室的骨干们拿到分配的任务后,撸起袖子改造探伤仪。由于“小蘑菇”占据钢轨轨面,阻挡探伤仪的探头架,所以首当其冲对探头架“瘦身”。大家将固定探头的钳形支架加工成直角,同时将支架的圆环切除一半,使之呈半圆状,将探头架宽度由原来的90毫米缩小至40毫米。改造后的探头架性能不“打折”且调节灵活,压力适中,完全能满足探头的安装要求并顺利通过减速顶。
尼龙轮犹如两只脚,能确保探伤仪沿着钢轨平稳前行。尼龙轮为圆柱体,可绕中心轴转动。经过多次试验,将长度从78毫米改为68毫米,避开减速顶对尼龙轮的阻挡;接下来经反复验证,将原产仪器架升高23毫米,既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又使探伤仪的其它零小部件成功避开减速顶的阻挡;探伤仪在翻板上装有四个橡胶轮,用于在平坦路面上推行。由于钢轨安装减速顶后横向宽度加大,大家给四个橡胶轮“增肥”,将左右橡胶轮之间的距离由280毫米调整到335毫米,使仪器在检查中能横向跨越“小蘑菇”。
“瘦身”、“拔高”、“增肥”后,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论证、测试,升级版的探伤仪问世了。
升级版的探伤仪推着推着“跑偏”,造成数据测试不准确,这是怎么回事呢?汤文杰摆弄尼龙轮后发现,尼龙轮的支撑架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经过在室内轨排上反复试验、调整,前后轮完全在同一水平线上。
再次实战检测,升级版的探伤仪效果良好,检测出“小蘑菇”地段各类隐患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