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午餐时间,烟台大学第七餐厅四楼,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另外六名保洁员正在吃学生们的剩饭,这个习惯他们已经坚持了近5个月,目的是为了提醒学生们节约粮食。(10月17日《齐鲁晚报》)
据测算,我国每年浪费粮食达800万吨,相当于2亿人一年口粮,其中高校食堂每年浪费的粮食也不在少数。有媒体就曾经报道江西某高校食堂,“剩宴”平均一顿浪费一亩粮的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烟台大学第七餐厅的保洁员通过吃学生的剩饭,以提醒学生节约粮食的做法,就凸显出其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且老人们已经坚持了近5个月的时间,足见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的行为值得尊重。
但有一点应该看到,老人们所吃的学生剩饭,都是在收拾碗筷时收集的,而且还要等学生们都吃完饭后才能去吃。这样,一方面学生们对老人们吃他们的剩饭,可能并不知情,另一方面学生的剩饭确实存在不卫生等问题。因此,老人们的行为对学生究竟产生多大的影响,就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作为过来人,笔者对高校餐厅的饭菜情况也多有了解。姑且不考虑饭菜是否可口,就拿主食来说,馒头都是论个卖的,米饭、菜都是按份来卖的,但每个人的胃口总会变化,谁能保证每次都能把馒头或者米饭、菜吃的干干净净呢?而且由于学校缺乏温饭菜的设备,学生往往不会打包,即便打了包,如果打包的饭菜不够吃,还需要再买一份新的,最后的结果还是浪费。
因此,老人们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来提醒学生节约粮食,更多的还是象征意义,如果高校餐厅服务没有改进,节约粮食就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节约粮食,量需买饭菜,还需要高校餐厅切实改进服务,这方面,其实社会上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首先,应在饭菜质量上下工夫,给学生提供花样各异的饭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其次,应打破目前按份售卖的方式,实行小份制,把馒头做的小一些等,避免因为吃不了而产生的浪费,有条件的高校餐厅可以实行自助餐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