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说到春节,一顿接一顿的美味大餐、放飞自我的懒觉让很多人无法抗拒。然而吃吃吃、睡睡睡之外,如何才能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最近,多部门纷纷带来好消息。
在2月6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宣布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节日期间不休息,照常免费向公众开放。不仅如此,各类文化服务机构也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春节活动,如国家图书馆将开展馆长拜年、“看《永乐大典》 过戊戌新年”等各类活动,国家博物馆开放“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等近20个展览,国家文物局指导举办“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此外,国家旅游局也表示,春节假日国内旅游市场预计达3.85亿人次,南下避寒、北上玩雪是广大游客春节出游的重要动机,度假休闲游成春节出游首选。为保障节日旅游市场秩序平稳和有序,各地旅游主管部门被要求安排24小时假日值班,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游客投诉。
各部门纷纷开展春节服务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并准备过一个“轻量文化年”“出门旅行年”,意味着过年形式在当今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在人们的印象中,让春节生出“年味”的形式似乎总是那么几种,无论在外多远都要“回家”,全家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到长辈家拜年领压岁钱,穿新衣、扫阳尘、放鞭炮……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交通便捷让“家”的概念模糊,物质再丰富也似乎不能使人满足,至于看春晚、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也无法拾回曾经的那份乐趣。这种“年味”越来越淡的背后,是社会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提升。因此,大可不必沉溺在某些因循守旧的旧式习俗里,为了“传统”而“传统”。事实上,在新旧交融的状态中,已经有很多富有创新元素的方式被开发出来,如到大城市过年的“反向探亲”,全家抢红包、唱KTV、看电影,甚至一起看博物馆、出国旅游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个性化、定制化,契合每家每户的需要。
然而,变的是过年的形式,不变的是过年作为一种节日意象所呈现出的那种“仪式感”。在分析节日的意义时,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曾这么说:“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有意义。”应该看到,春节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更承载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无论在哪里过,以什么样的形式过,那种辞旧迎新的感觉是共同的,那种合家团圆的喜乐是共通的。至于年夜饭在不在家吃,红包要不要用纸包,这都是依情况而行的选择,无碍于家人团聚、心系彼此这一重要命题。另一方面,也应该要提防有些地方把“形式”推向另一种极端,比如调动一切力量把注意力引导到消费上,不考虑节日内涵,有些人则过度娱乐,把棋牌游戏变成赌博犯罪等。
春节是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情感、激发民族活力的第一大节,不能把它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众所周知,节假日是不同的概念,假日更倡导休闲放松,各过各的,而节日则有社会性,强调文化内涵。在新时代,我们既要尊重不同人的现实选择,也要促使春节的内涵能够不断丰富,特别是发展与时代内涵相交融的文化元素,不断扩充新的节日文化体系,使大众能够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豁达平和新年观 2014-01-24 |
何勇海:用“春节符号”唤醒春节记忆 2015-02-16 |
开创合作共赢的“黄金时代” 2015-10-19 |
寻找年味与创造年味 2016-02-06 |
怎样关怀“回不去”的乡村? 2016-02-29 |
降人工成本的思路要开放 2016-06-03 |
各位乘客,请带上脑子 2016-07-20 |
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文化 2016-11-08 |
凌晓明:传播好故事,提升“中国品味”的家... 2017-01-27 |
廖俊波:永远的“樵夫” 一名共产党员的乐... 2017-06-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