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许没有想过“守护生命”“坚定信心”的大道理,只是在做着同一件事——呵护着武汉这座踩下“急刹车”的城市有序运转。他们连接起城市的大街小巷,为抗疫一线和民众生活摆渡。他们犹如一盏盏微光,驱散城市角落的寒意,照亮疫情笼罩着的深邃夜空。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志愿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硬核设施”。
据央视新闻2月24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湖北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巨型城市在短时间内迅速从喧嚣中沉寂下来,曾经繁华、拥堵的武汉街头,如今空荡而寂寥,但有一群志愿者在街头活跃着——快递小哥、外卖员、出租车司机、卡车司机、环卫工、社区工作者,等等。“为了武汉不孤独”,他们尽自己的努力,让医护人员少些后顾之忧,让群众生活更方便。
这些志愿者当中,有的是出于“我是武汉人,我想守护我的家乡”;有的是出于感恩,亲历汶川大地震的四川绵竹女孩王利,而今留在武汉当网约车司机;有的是出于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快递员汪勇牵头建起医护服务群,从日常出行、用餐,到修眼镜、买拖鞋,为医护人员提供生活后援服务。外卖骑手候鲜梅几乎跑过疫情严重区域的每一家医院,就是想着“医生也要吃饭,不能他们在前面拼命,却连热饭都吃不上”……“德不孤必有邻”。
他们或许没有想过“守护生命”“坚定信心”的大道理,只是在做着同一件事——呵护着武汉这座踩下“急刹车”的城市有序运转。他们连接起城市的大街小巷,为抗疫一线和民众生活摆渡。持续好转的疫情数字、渐渐解冻的城市、逐渐恢复活力的生活,都有他们付出的汗水。他们犹如一盏盏微光,驱散城市角落的寒意,照亮疫情笼罩着的深邃夜空。“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志愿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硬核设施”。
有志愿者说:“让医护人员省下时间去救人,怎么算都是赚的。”他们大多做着自己平素做惯的事情,他们如同与我们擦肩而过的路人一样普通。只是在这特殊时期,他们的行动显得尤为动人。一个志愿者所做的事,可以缓解一少部分人的燃眉之急,千千万万个志愿者汇聚起来的力量,则能大大提升一座城市的元气。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设计过一道问卷题:“假设老板要派你到疫区调查情况,在疫区染病的概率是千分之一,给多少报酬才肯去?”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平均会索要50万美元报酬。而这道题在中国有了另一种答案——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鲁迅先生曾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其实,没有天生的英雄,他们只是选择了无畏和前行。
事实上,他们也面临着不少为难的事,比如频繁出入疫情重点地区,不仅有感染风险,还常常受到歧视;有的卡车司机志愿者因各地封路而导致在高速公路“上不去、下不来”,等等。志愿者同样是“为众人抱薪者”,他们需要得到理解,需要在倡导激励、合理的成本支付、必要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
我们看不清口罩后面志愿者的脸,但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知道他们的队伍正在越来越壮大——致敬这些志愿者,也请记住他们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