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3日新华社报道,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自2017年4月以来,各地大力开展了不礼让斑马线行为的整治行动。日前,公安部印发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深化拓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平安、顺畅出行。
机动车过斑马线减速行驶、礼让非机动车和行人,本是老生常谈,但交通参与者们的践行情况实在不容乐观。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5年~2017年,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90%。
交通参与者违反法律法规通行的情况在各地都很普遍,有的是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未按规定让行,有的是行人闯红灯。去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整治行动以来,交通状况有所改善——测评显示,开展斑马线治理后,36个大城市中有21个城市通勤日高峰拥堵程度下降、高峰平均车速小幅上升。可见,交通秩序的改善对出行安全、路网通行效率的提升有一定效果,但未来还须坚持。
文明通行与避让,需要法律约束、技术保障和交通参与者的自觉,也需要人们具备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意识,诸如排队、让座、不随手乱扔垃圾、夜晚会车关闭远光灯等,虽是小事,但都经过了长期的倡导和习惯培养过程,即便是现在这些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仍然不时发生。因此,公安部的“加强版”整治行动,重要且必需。
进而言之,交通管理同样需要科学化与精细化。一方面,多措并举,强化落实,比如交通信号灯在数量和时长上更完善、加强科技应用、对交通违法者给予更严厉的处分等;另一方面,也要治理行人“中国式过马路”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此外,城市路权如何平衡也值得思考。
构建斑马线上的安全和文明,说到底在于每一个人的认识和意识,只有对生命、对安全有共识,敬畏规则,互相礼让,斑马线才能成为和谐的“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