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的防控举措要保持、沿用,不科学、不法治、不人性的举措,则应及时纠偏。一关了之、一停了之,简单粗暴往往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也透露出个别地方及人员的缺乏担当,懒政、不作为、乱作为。
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经济生产和社会运行也正在加快回归正轨。据2月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目前,除了湖北,我国其他地区疫情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各地开始调整管控措施——有的地方放开交通管控,恢复高速公路运营和服务;有的地区提出加紧恢复生活必需品行业的生产工作,其他行业可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有的地方要求不得以防控疫情为由拒绝务工人员返城。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严重地区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做法确属无奈,“封城”、封路、限制人员流动等举措与疫情扩散相比,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少地方为了防患于未然,紧随疫情严重地区之后,推出了各种“硬核”举措。
但随着防控工作的推进,有些“硬核”举措的“硬伤”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禁止医护人员回小区;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将,防疫人员闯入,砸麻将桌、打人;对不戴口罩的人员不分缘由,一律拘留……这些行为突破了管理的正当边界,涉嫌侵犯相关人员的正当权益,甚至在给防疫添乱。
还有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和单位采取了“一刀切”“一律停摆”的做法,有的高速公路出入口一律关闭,对过往车辆一律劝返;有的医院普通病房一律不开,患者只能看急诊;有的地方要求所有企业不能复工生产,必须等到疫情完全控制住……
疫情防控无疑是当下重中之重,所有人员都应积极配合,为之助力。但应该正视的是,疫情在不同地方蔓延的趋势和范围、防控的难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等,是不同的;随着中央的重视、各地的作为,疫情防控在大多数地方取得了良好效果,湖北外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的总数从2月3日的890例,持续下降,2月17日已跌进100……这些都提示相关部门,是时候该对前期某些防控举措做梳理和调整了,疫情不同地区的防控措施应该是不同的,要防止照搬照抄、简单粗暴和用力过猛。
就好比,一个家庭好几个孩子,如果某天某个孩子突然生了重病,家里人的注意力显然会更多地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对其他孩子的事情就会放松、怠慢。但随着治疗推进、重病孩子病情基本稳定了,家长就会腾出精力,开始对每一个孩子“散养”期间出现的问题、诉求一一解决,进而让家庭秩序回归正常。
小家如此,“大家”也如此。除疫情严重地区之外,不可能等到全部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都清零了,才想起来要恢复生产,才想起来还有其他危重病人需要医治等等相关事宜。须知,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办法挽回——有些企业若再不开工,轻则完不成订单、违约失信,重则负债累累、面临倒闭;有些新冠肺炎之外的重病患者,因为不能正常治疗、生命垂危甚至离开了人世。
科学、有效的防控举措要保持、沿用,不科学、不法治、不人性的举措,则应及时纠偏。不能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瞻前就不顾后,甚至给人一种“疫情逐渐缓解,个别地方防控举措反而变本加厉”的感觉。
一关了之、一停了之,简单粗暴往往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也透露出个别地方及人员的缺乏担当,懒政、不作为、乱作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高度警惕的。
现在,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分区分级精准施策,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公众希望看到更契合现实、更从百姓利益出发的防疫举措和行动。这也是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