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练讲述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常年泡水里,孙杨连指纹都没有
教练辛苦,运动员更不会轻松。“游泳是训练很辛苦,孙杨常年泡在水里,手上连指纹都没有,长期呆在潮湿闷热的游泳馆里,中耳炎、关节炎都是家常便饭。”朱志根说。
-
44岁叶钊颖回归赛场,再续前缘的故事还有哪些?(图)
出生在体育世家的叶钊颖,15岁便入选中国羽毛球队,并长期位居国羽女单一号。她曾获得两次世锦赛女单冠军、三次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女单冠军、两届苏迪曼杯混合团体冠军主力、三届尤伯杯赛冠军主力。
编者按: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场强势奔袭的时代,先生们还需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
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先生》第三季,向以德性滋养风气的大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今天推出第五篇:《黄旭华:用算盘拨拉出核潜艇》。
黄旭华肖像图。(中国之声编辑 孔颖 绘)
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黄旭华,1926年出生于广东汕尾。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投身核潜艇研制60年,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海上试验任务中,多次担当重任,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人家问我,如果有下一辈子,你愿意干什么工作?我说如果有下一辈子,我还是喜欢干活,干最艰苦的活,最艰苦的才能磨炼人。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一个医生家庭,自小就立志要和父母一样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但世事难料,小学毕业那年,赶上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的中学颠沛于梅州、桂林、重庆,耳边除了读书声,就是时不时拉响的警报。国家太弱,就要被人欺负,流亡途中的经历,彻底改变了黄旭华的人生。黄旭华说:“这一路走来的遭遇,看到国家如此受人宰割。我就不想读医科了。我决定将来一定要造飞机或者造军舰,保卫我们的蓝空,保卫我们的海洋。”
抗战胜利那年,黄旭华被保送到当时的中央大学航空系,同时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造船系。1949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与船舶相关的工作。1958年,我国决定自主研制导弹核潜艇,32岁的黄旭华担任副总工程师。但刚接到任务的时候,他对核潜艇几乎一无所知。
黄旭华回忆说:“当时并不具备研制核潜艇的基本条件。第一,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一个也没有。第二,我们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核潜艇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一无所知,没人见过。第三,我们手头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从头摸起,包括好多计算公式都是从头论证。”
没有条件,骑驴找马也要干。当时,黄旭华和团队用来计算相关数据的工具,是两千年前老祖宗发明的算盘。他说:“那时科技水平很低,哪里有现在每秒运算几万次上亿次的计算机?手上只有一个算盘,一把计算尺。5万多台设备仪表、几十公里长的管道电缆以及成千吨的材料,我们都要把它们的重心重量算出来,工作量很大。而且算出来还不一定行,要调整,一调整又要重新再算。”
1970年,黄旭华们用算盘珠子拨拉出来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四年后,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1985年底至1986年初,黄旭华带领团队研制的核潜艇在规定海域进行了长达90天的水下航行,总航程23625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
黄旭华说:“我们太高兴了,我当时在码头都要疯了,我站起来叫,说我们拿到金牌了,这个记录到现在美国也没有打破,美国现在还是83天零4小时。这个考验看出我们艇的建造质量是可信的,所有设备是可靠的。”
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实验,一张扑克牌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吨重量的水下压力,搞不好就艇毁人亡,压力可想而知。62岁的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与100多名研究人员一道下水。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他写了十六个字表达心情: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旭华表示:“这诗里有两个字是我这一生的写照,一个痴字,一个乐字。我痴迷核潜艇,献身核潜艇,我无怨无悔,所以一生没有虚度;乐就是乐观对待一切,在生活与工作极为艰苦的情况之下,我是苦中有乐,苦中求乐,乐在其中。”
在夫人李世英眼中,黄旭华善良、敬业,就是不顾家。家里的柴米油盐不碰,女儿得了肺炎不管,他甚至连自己的袜子都没买过一双。
李世英:你可以想象出来,劳碌命一辈子,所以我伸出手去,都不像一个女同志的手,像男人的手。我干了很多重活。
黄旭华:我给她讲,我是有眼无珠,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其实,黄旭华也在尝试着用自己略显笨拙的方式补偿夫人,但往往闹笑话。他回忆说:“有一次去北京出差,看到有卖布的地方,我觉得这花布不错,给我夫人做身衣服还是蛮好的。所以我高高兴兴拿回家,还很得意,说好不容易给你买了花布。夫人笑弯腰了,她说我身上穿的就是这花布,你没看到啊?”
由于在中国核潜艇事业中作出的重大贡献,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两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核潜艇是打在黄旭华身上最深的印记,而他也为此倍感自豪。正如黄旭华曾为自己和同事们谱曲填词写歌描述的那样:健儿志气高,过关斩将逞英豪,哪怕狂风激恶浪,定叫惊雷震海天。骑鲸蹈海日游八万里,五洋捉鳖直捣龙王庙,驭龙腾飞直上九重天,九霄揽月大闹天宫。
黄旭华接受央广记者采访。(央广网实习记者 尹希宁 摄)
92岁高龄、不久前才刚刚离休的黄旭华,每天还要去办公室看会儿与专业有关的资料。他说,如今,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年轻人的啦啦队长,和必要时的场外指导。在核潜艇事业上,这位92岁的老者不离不休。他说:“在个人的生活物质要求方面,要知足常乐;在科研工作方面,要永不知足。我们只搞了第一代核潜艇,以后还会不断发展,国防技术竞争没有止境。我也很高兴,在我这一生中,我完成了我应该完成的任务。我看到我的后来者,后来居上,后继有人。”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肖源。海面上时常会有惊涛骇浪,任你一叶扁舟也好,万吨巨轮也罢,要么任凭风浪摆布,要么藏身港口躲避风头。但深潜于水下的潜艇,无论海面上变与不变,都要安然前行。终其一生研究核潜艇的黄旭华,也有着这样的品格:60年来心无旁骛,俯下身子,带着自己的团队,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为国家海防创造了最大的财富。为此,他甘于默默无声,甚至背负不孝的骂名。
当年入党时,黄旭华说过,组织需要我上阵杀敌,为国捐躯,把满腔热血一次流完,我毫无怨言;组织需要我闭口不言,长期奉献,把血一滴一滴慢慢流干,我也无条件服从。回首过往,70年党龄的黄旭华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时间,从不曾打过诳语。尽管时光与岁月刻在脸上,纯洁与活力却深留在他心底。(记者肖源 左艾甫 实习记者尹希宁)
教练辛苦,运动员更不会轻松。“游泳是训练很辛苦,孙杨常年泡在水里,手上连指纹都没有,长期呆在潮湿闷热的游泳馆里,中耳炎、关节炎都是家常便饭。”朱志根说。
出生在体育世家的叶钊颖,15岁便入选中国羽毛球队,并长期位居国羽女单一号。她曾获得两次世锦赛女单冠军、三次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女单冠军、两届苏迪曼杯混合团体冠军主力、三届尤伯杯赛冠军主力。
众所周知,《财富》中国40岁以下商界精英排行榜被称为“商业巨星摇篮”,这些商业精英成为打破旧商业规则变革者、价值缔造者和创新催化剂,代表着中国商界的未来,并积蓄改变世界的潜力。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北京市选拔赛暨“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北京铁甲钢拳科技有限公司斩获创业项目组一等奖。令人惊叹的是,这个获奖项目的负责人王潮是一名年仅24岁的年轻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