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一

地方志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应被更多人看到

樊树林
《工人日报》(2024年07月18日 05版)

从跟着《红楼梦》打卡南京到跟着民歌《茉莉花》剖析六合民歌的传播历史,从通过文物认识南京早期历史文化再到解读南京方言的独特魅力,“南京方志大讲堂”成为讲好地域文化、宣传方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也是南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见7月16日《南京日报》)

地方志的意义在于“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是地方文明赓续递进的纽带,是“存史、资政、育人”的载体,但很多地方对利用地方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缺乏重视,普通民众对地方志的关注度也不高,凡此种种都削弱了地方志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地方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潜藏在隐秘角落的学术“盆景”,对于现代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南京方志大讲堂”让地域历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公众沉浸式感受到地方志展现出的地方文化内核与基因。

让公众共享地方志成果和地方文化,发挥地方志在赓续文脉、激活文旅、教化育人、鉴古资政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应该成为各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各地都不妨尝试探索一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促进地方志的活化利用与传承。

为此,各地要认识到地方志的重要性,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汲取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做好地方志的修订完善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地方志的现实价值转化,让地方志资源活起来、用起来。比如,在推动地方志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平台,依靠论坛、讲座、短视频、口袋书等载体,让地方志多维立体化呈现给公众,浸润人心、培根铸魂。此外,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各地也要发挥以史促旅、以文塑旅作用,立足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发现其文化内核、精神内核,打造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赋能地方文旅事业的发展。

“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地方志内容包罗万象,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么好的资源,不能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