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
夕阳笼罩下的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工务段潍坊客专车间峡山工区,一片平静安逸。余晖透过创新工作室的窗子,倾洒在拆配件、装轮轴、测数据的工长方志强身上,像是镀了一层金。
43岁的方志强已经和钢轨打了21年交道,多年来聚焦生产一线难题推出8项发明创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安全性,其中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被工友们称为“发明家”。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这句话方志强常挂在嘴边。
以前在大桥上曲线拨道作业时,由于作业地点紧邻挡砟墙,人工扒砟造成作业效率低,整治病害速度慢。方志强萌生了制作一款工具代替人工的想法。
画小样,算数据,反复研究琢磨,他组装了一个呈铁犁状,由钢丝牵引、发动机制动的扒砟机。上线路实验测算,可节省10个人的人工,将90分钟的作业时间压缩至30分钟。
“一次次尝试只为提高作业质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及道岔改道器的研发过程,方志强感触颇深。以往道岔改道作业时,要用撬棍尖端将轨距块剔出来,易造成轨距块磨损,不仅费时费力,还缩短了配件使用寿命。
方志强冥思苦想,用重型货车废弃底盘当固定底座来制作道岔改道器的想法逐渐成型。他“淘”来8毫米厚的汽车底盘,以及拉杆、套管、钢板勾头和8吨位液压顶……展开了一场屡败屡战的尝试。
经过两个月30多次的反复试验,道岔改道器终于“闪亮上线”。使用道岔改道器,整个作业时间不超过两分钟,而且精度达到了0.01毫米,且维修过程中配件基本没有损耗。
一到雨水充沛的夏季,铁路沿线路肩上就会长出杂草。以前除草靠肩背式喷雾器,一个天窗点只能喷洒2公里的路段,费时又费力。
方志强设想发明一款多喷头打药小车。他利用淘汰的喷雾器原材料,先后进行了改进喷雾杆长度等10多项尝试,闷在工具房常常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搭载1吨水、伸缩喷雾杆最多可安装20个喷头的无级变速打药小车诞生了。一名防护,一名作业人员,3个小时可打药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