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搭学习平台、建展示舞台,给职业荣誉、出晋升政策……近年来,长春工会不断健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用“工字号”的“孵化器”培育出一大批技能新秀,并带动更多的职工走上创新创造的“快车道”。
“是工会为我搭建了职业起飞的平台,让我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日前,一汽铸造公司装配钳工班副班长刘岩感慨道。
据了解,近5年来,长春市总工会持续推动健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孵化”出一大批像刘岩这样的技能新秀,并带动更多的职工走上技能提升、创新创造的“快车道”。
在竞赛中绽放芳华
首届公共交通行业汽车维修工精英赛、首届保安服务业职工技能大赛、首届家庭医生技能大赛……近年来,长春市总举办的技能竞赛越来越多,赛事范围从传统制造业逐步延展到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面从国有企业不断延伸向非公企业、中小企业。
“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市级练兵、比武磨砺,我取得了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金牌,不仅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还当选‘长春工匠’。”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刘岩如是说。
实际上,刘岩的师傅李凯军最早就是从长春工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千里马”,后来多次在各种国家级技能竞赛中取胜,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国工匠。如今,看到自己的徒弟也开始在各级竞赛中摘金夺银,他高兴地说:“技能大赛为年轻人提供了与高手过招的难得机会,也为青年才俊打开了上升通道。”
“搭学习平台、建展示舞台,给职业荣誉、出晋升政策”。近年来,长春工会着力构建“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并与市人社局联合印发《职工技能大赛提升推进暨“长春工匠”培养选树五年规划(2016—2020)》。按照这一规划,5年间,通过技能大赛和推荐评选等方式,该市已培养选树市级高技能职工2000名、职工技术带头人1000名、长春工匠500名。
师徒结对薪火相传
“匠人之心,寄乎于手”。如何让工匠的独门功夫发扬光大,帮助更多青工成长?长春工会创新“导师带徒”方式,打破企业间藩篱,搞起跨企传承。
“我们是新时代的长春工匠,继承工人阶级光荣传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2017年,在“长春工匠技能展示暨师徒对接签约大会”上,以李凯军、李万君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工匠现场秀神功、开门招新徒,一场别样的“技能接力”风风火火展开,一直延续至今。
“有了名师引路,我和师兄弟们眼界大开、多有顿悟,几年来,技术技能水平明显提升。”长春大正博凯汽车设备公司的张鹤,以自己的工匠师傅刘晓波为标杆奋起直追,“我也争取像师傅一样成为真正的工匠!”
每每看到徒弟们有所进步,十大最具影响力长春工匠、“中华金厨”杨旭总会感慨:“不用奔波寻访,就能得拜名师,工会给我们构筑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发挥标杆人才引领作用
“高铁车厢里杯水不洒、立笔不倒,离不开咱转向架的稳定性,要让‘中国高铁’这张名片始终熠熠生辉,我们就一点都不能松懈。”中车长客股份自2月10日复工以来,转向架焊接一车间全国劳模李万君便将其麾下工作室的技能培训转移到网上,以保持疫情防控期间职工学习的连续性。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标杆人才在技术交流、技能传承等方面的作用,长春市总在大中型企业推广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李万君领衔的这个工作室现已培训焊工两万多人次,辅导焊工考取各种国内国际资质证书6000多项,获国家专利34项,成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截至目前,长春市已陆续建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58个,带动一线职工完成创新项目4623项,获国家专利417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9亿元。
此外,长春市总还坚持开展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先进操作法命名等活动,并着力建立职工技能人才库和创新成果库,现已录入2016年以来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省、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等信息300余项。
当前,长春市总正在筹划依托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优势,建立“长春劳模工匠学院”,以加快对创新能手、领军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更多懂技术会创新的能工巧匠。(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通讯员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