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人的脊梁,不是躯体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在总装驻京某总体所近日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四室工程师王晓婷登台授课,引发官兵强烈共鸣。
科技干部讲课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什么她却“一课走红”?王晓婷告诉笔者:“联合教育”让我受益良多。这个“联合”,是该所对基层研究室“抱团”搞教育、“组团”讲理论的探索和尝试。
科研单位教育应该怎么搞
今年年初部署主题教育活动时,总体所机关的担忧和困惑在于,近3年全所每年承担科研任务高达千余项,加班加点已成常态,哪有时间抓教育?总体所工作性质决定外出执行任务多,人员集中难度大,教育效果难保证,并且所里10多个研究室,只有2个单位配有专职政治协理员,搞起教育来难免捉襟见肘……
前些年抓教育,机关习惯于当“保姆”,制订计划事无巨细都安排到,组织实施也是很用力,全所集体上大课、外出参观、开展交流活动,但教育成效评价不一。
“机关抓教育统得太死、管得太多,我们被牵着鼻子走,没什么自主性和积极性。”一次深入基层调研问计时,负责政治工作的一室副主任李巍,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教育成效不明显的病根。
机关费心劳力,效果却难如人意。怎么办?改!
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实效
今年5月,科技干部王晓婷走入了所领导的视线。这名80后博士性格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流,分到四室没多久就被选为思想工作骨干。今年主题教育活动中,室里安排王晓婷围绕“强化军魂意识”给大家讲一课。她利用休息时间翻书、上网查阅几十万字的资料撰写了讲课稿,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精美课件,讲的课受到全室人员一致好评。
所领导得知后深受启发,决定迈出创新教育模式的第一步——放权。机关抓教育活动坚持抓大放小,只统管大项活动、重要节点,最大限度地还权、还时于基层。
看似机关管得少了,但科技干部讲课、外出参观见学、网上讨论交流等“短平快实”的活动,却如雨后春笋般从基层冒了出来。各研究室围绕强军目标学习教育,先后组织到中国航空博物馆、詹天佑故居等地参观12次,安排17名室领导、27名科技干部上台讲课。
怎样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所党委迈出了创新教育模式的第二步——联合。
基层研究室对联合起来抓教育非常积极,主动从“单干”走向“合作”,“组团”上起了教育课。五室政治协理员梅峰介绍说:“所里坚持办好‘大讲堂’,把名家请来讲课,各研究室定期开展讨论交流上好‘微型课’,几个室联合搞好‘中档课’,三管齐下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联合教育”的路很长
据介绍,现在机关抓教育只负责搞统筹作指导,“包办”现象不见了,但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
该所的10多个研究室建设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把哪几个室拉在一起搞联合,才会产生1+1>2的效果?应该建立一套什么样的制度机制保证“联合教育”长期运行?“联合教育”活动经费和硬件设施该怎么保障……一堆问号等着机关尽快去拉直。
“联合教育”今后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保持吸引力?如何处理好联合搞教育与独立抓教育的关系?基层缺少像王晓婷这样的人才怎么办……很多问题也有待基层研究室去深入思考和解决。
正如该所政治部主任刘天禄所说:“联合教育”模式只是一个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苗”,成长的路还很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