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搭建统一的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11年,松滋市提出城乡统筹的县域网格化管理新思路。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道路上,该市把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统筹,推行融入信息化元素、城乡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社区管理的责任网格化、平台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社会管理新路,先后被授予“全省平安县市”、“全国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平安畅通县市区”。
有益探索
城乡统筹、分类推进。松滋市在全域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公共管理向农村覆盖,对城区13个社区和农村260个村居进行统一规划、一体化发展,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无缝隙”。同时,针对城乡需求差异,合理定位服务功能、分类推进。城区网格管理按标准划分成100个网格。农村网格管理采取“三全四进五无”模式(即网格全覆盖、功能全激活、服务全方位;矛盾化解进网格、十户联防进网格、平安建设进网格、法治宣传进网格;实现无盗、无抢、无毒、无闹、无邪教目标)和与国内大型公司合作的“345+1”模式。网格员职责涵盖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环境整治、农资农技服务等七项。
政府投入、市场运作。一是财政“主动买单”,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二是与国内大型公司合作,走市场化经营之路。南海镇牛食坡村在“三全四进五无”的基础上,与北京大地腾农公司合作,建立农资企业网络直销平台,为农户提供农技服务。
服务下沉、触角延伸。一是开展“双代”服务。即把凡是可由社区代办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社区代办;把凡是可以为居民代办的事项,由网格员主动代为办理。二是实行社区错时服务。实行网格管理员“弹性工时”制度,通过延时值班、弹性上班和节假日预约,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三是推行“五必工作法”。每个农村网格员必须每天全面巡查网格一次;对一般性家庭每年必须走访两次(特殊家庭每月必须走访两次);对发生突发事件、居民有困难或意外事故、邻里纠纷和“110”警情必须先到现场协助;对两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年、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等特殊人群每月必须上门帮教;对不稳定因素、不安全隐患、环境不洁、外来人员流入和破坏公共设施必须如实报告。城区网格员则推行“日访十户”,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在第一时间排除。四是"小巷访事"访民情暖民心。全方位的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四化同步、机制完善。如何使服务管理集约化、人性化、多元化和长效化是基层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一是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为民服务直通车。2012年,该市成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中心,将市司法局、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卫生局等11个部门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职能统一纳入中心,各部门派驻专人开展常态化工作。二是构建“集中管理、分类服务”的管理体系。立足社会管理平台,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特殊人群信息库和管理模块,实行“一平台一系统、分级分类分色”的多元化、精细化管理。
主要成效
消除三大弊端。解决居民办事“到处跑,门难找”的难题,服务人性化,密切了干群关系;转变有问题“基层躲,化解难”的工作态度,矛盾化解提速增效,实现了“小问题网格解决,大问题社区化解”;改变有事情“层层转,效率低”、“上下推,部门拖”的工作作风,各部门责任意识增强,工作效率提高。
促进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改进了传统工作方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纠正了社区行政化倾向,让社区回归自我管理、服务自我的本质;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唯美家园小区的祖珍自治模式、歇金台社区的“五老”维和模式(整合退休老干部、复退老军人、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组成"五老服务组"调解矛盾纠纷、服务特殊人群、牵头公益事业)等社区自治品牌得到社会普遍赞同。
四点启示
搭建统一的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各部门职能碎片化是社会服务资源分散化的主要原因。我省目前各职能部门间信息资源条块分隔,难以形成合力,造成在实际工作中资源与效率折损,公众诉求难以得到高效解决。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各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公众诉求“多渠道汇总、分类细化处理”,既能畅通公众利益诉求渠道,又能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加大财政对基层社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力度,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以及社区专职人员、网格员待遇;严格实行费随事转。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网格员培养机制,增强社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硬作风、服务高效的社区队伍。二是鼓励、支持社区志愿者组织发展,并将社区精英、意见领袖、社区活动积极分子纳入社区管理人员之中,壮大网格员队伍,提升管理实效。
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责大、权小、费少”是社区服务中面临的普遍困难,社区资源不足制约着社区服务供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一方面要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扶持、鼓励社会组织共同推动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另一方面,适度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社区公共服务市场运作方式,调动单位、企业等社会资源积极性,实现社区、居民、企业共赢。
(调研组成员:周翔、徐楚桥、尹群义、李美虹、张明、刘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