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做好西安城墙保护传承文章 让丝绸之路新起点绽放异彩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的思考和实践
李元//www.workercn.cn2013-11-25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西安城墙历史价值和保护发展的文化审视

  在新的世纪,历经千年沧桑的西安城墙,以她雄浑壮美的身姿,巍然耸立在秦岭渭水之间,见证着西安迈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辉煌历程。古老的城垣,厚重的历史,古朴的风貌,历久弥新,古韵生香,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如何将这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彰显出新的时代精神,绽放出新的光彩,不仅是每一个西安市民的心愿,也是所有热爱西安和中华优秀文化有识之士的共同夙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构想,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西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我们以穿越时空的历史眼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宽广胸怀,以古都文化复兴的雄心壮志,重新审视西安城墙的文化价值和保护发展。笔者作为西安城墙保护传承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西安城墙文化景区的管理运营者,认为首先应该从多个维度对西安城墙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来进行认识、思考和定位。

  1.世界文明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托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西安城墙格局规整,东西绵延,南北纵横,东西南北四大城门遥相呼应,蔚为壮观。城墙周长13.7公里,护城河(渠)全长约15公里,墙、林、河、巷与宏伟壮观的城楼、角楼、垛楼等交相映衬,宛如一幅立体展开的历史画卷。城墙内城区面积约11.3平方公里,通过18座城门,西安城墙景区动态与城市交融互通,与西安数百万市民生活肌理相连,相依相存。以“城”为核,以“城”布局,不断强化西安城墙在西安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是西安市第一至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隋唐长安城宫城、皇城、外廓城的历史沿革,是今天西安古都文化复兴的空间“蓝本”。

  2002年以来,西安以古都历史文化的复兴为使命,结合新的文物考古佐证,对西安城墙的历史渊源进行新的梳理,认定西安城墙是在隋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明清两代扩建修葺而成的。“西安皇城复兴计划”应运而生,全国文物和规划界的专家,以此为契机,为西安城墙的保护传承建言献策,形成了诸多共识。西安城墙由于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成为西安构建世界文明古都、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托。

  2.遗产保护和文明传承重大的历史使命

  解放后,西安城墙在习仲勋、马文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得以幸运保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城墙古迹,于196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安城墙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修葺整治,形成了墙、楼、门、园、河、巷等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体系,被誉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工程。

  在新的历史阶段,西安城墙的保护传承,不仅需要解决古与今、新与旧、修与补的现实难题,需要解决保护与利用、经营与管理、建设保护资金不足等突出矛盾,更需要破解传承文明、承载城市功能、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决策下,曲江新区通过系统化思考,实施系统性举措,并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筹集资金近20亿元,首先选择南门区域作为西安城墙保护提升的示范区,全面实施文物保护展示和综合配套提升改造工程,破解文物保护、风貌展示和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城市交通、建设运营等系列难题,将使西安城墙古韵更添新风,焕发出新的活力。

  3.促进城市发展和弘扬城市文化的精神源泉

  近十多年来,在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通过钟鼓楼广场、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工程和曲江文化遗址公园建设等一系列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项目的实施,西安古都风貌和城市特色极大彰显,受到中外各界的高度赞誉。西安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历史文化特色发展城市的成功路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西安城墙而言,其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巨大价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作为文物本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二是风貌保护和功能兼顾,直接决定城市的空间格局、功能完善和城市特色。三是城市精神和人文情怀。皇城根下,四方城中,人和城的千年沧桑、百年交融,形成了雄浑、厚重、古朴、方正的城市精神,培育出了依城而居、以城为家、爱城如家的家国情怀。

  二、实施西安城墙南门改造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古老的城墙要融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西安的城墙面临着古韵又添新风的时代机遇。在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伟大时代命题前,其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多个方面的现实挑战,笔者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文物保护和文化展示的国际性难题

  对已有的城墙本体进行保护,没有异议。对已有的墙体进行保护性修复,没有异议。对在战火中遭受毁坏的标志性建筑,进行重建性恢复,容易引发争议。东方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要特点,其修复、修建、复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国际争议难题。近几年,东方建筑复建、修建渐有成熟的经验、成功的路径,为我们对西安城墙进行综合性保护提供了可鉴之资。我们在这方面的创新突破,本身就为破解这一世界性命题闯出新的天地。

  2.城市交通与传统风貌协调的现实难题

  西安城墙四周高楼林立,城内城外百业兴旺,城墙内外主城区居住人口数百万,巨大的城市交通压力,建设必要的穿越性、连通式交通体系,是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由于历史原因,环绕一周的护城河既是景观河,又是排污渠、泄洪渠,直接影响城墙本体和整体环境与风貌。虽然过两年即进行清污、清淤,但从根本上改变,必须投入足够财力进行重大的技术性改造,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和系统性的防治。我们率先在西安南门区域、建国门至朱雀门建设示范段工程,在3公里的水域面积内首先实现净污分流、管道分流,还西安城墙一个水清河净、画舫游弋的优美环境,将会产生极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历史文化和现代风采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

  无论是罗马、雅典这样的世界文明古都,伦敦、巴黎这样的世界文化名城,或是京都、首尔这样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都选择了文化古迹融入现代都市生活的发展取向,实现了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传承的和谐共生。“活着的文物古迹”,“让文物古迹活起来”,“让文物古迹美起来、亮起来”,为文物古迹注入新的生命力,国际文物保护和利用,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攻玉”的鲜活经验。西安城墙作为“活着的载体”,在保护利用的前提下,将融入西安现代城市发展中,创建最具古都风貌的文物保护展示体系,最具现代功能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最具规模的城市文化活动体系,最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从而创造西安成为现代都市和古迹保护和谐共生的国际典范。

  4.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共识

  陕西省和西安市各级领导高度关注西安城墙的保护传承工作。2012年以来,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多次来西安城墙视察指导。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四次专题调研,西安市市长董军三次召开建设协调专题会。西安市人大、政协分别组织专家、各界代表多次赴现场调研。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和国内外文保、文物利用专家多次召开论证会,为西安城墙保护传承把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国家住建部专家韩骥二位大师,数十次到城墙踏勘、考察,对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中的各类难题进行现场咨询,审查相关方案,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中建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赵元超,担纲南门区域改造的规划设计工作,攻克设计难题,一杼一线,为西安城墙保护传承织补肌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的安启元、程安东、崔林涛、张富春、梁锦奎、刘克成、吕仁义、和红星、李骊明、周庆华等数十位老领导、老专家,对城墙保护传承悉心关怀,令人感动。可以说,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的综合改造,是各界专家、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多年的夙愿,凝结着他们浓烈感人的城墙情结,寄托着殷切的期盼。国际友人、日本著名企业家宇都宫贤八,为了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的改造,主动置换南门外“苗园”26亩土地的使用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便利。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