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强群众性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新时期体育工作要实现“体育强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努力推进群众体育又好又快发展。
冷门和弱势项目亟待深入群众。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取得成绩之余,又带给我们一些不得不面对的思考。一些冷门项目在群众中普及率很低,如对曲棍球项目不懂的观众很多,就连解说的记者也是临时抱佛脚,说起规则来显得十分生疏。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一位一线城市的职业曲棍球运动员的工资要远远低于该城市工作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这就严重制约了群众参与进来的积极性。
体育工作就是要为增强群众身体素质、满足群众体育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服务。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我们做的都是发动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回顾全运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冷门和热门之间其实并没有绝对的界限。铁人三项、橄榄球这些曾经也是冷门的项目,由于全民健身兴起,铁人三项这种相对高尔夫等比赛更适合群众参与的项目,已经悄然在各个城市普及起来。而橄榄球运动随着新闻媒介的广泛传播,认为这项运动很酷的年轻人也大有人在。弱势体育项目更要依靠群众。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民群众对竞技体育的可持续需求,要使竞技体育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使竞技体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竞技体育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取得弱势竞技体育的好成绩,应尽可能地把有限的体育资源重点调整到抓基础,抓机制,改变投资结构上来。
后奥运时代大兴“体育惠民”。竞技体育的“到群众中去”是指竞技体育依靠群众得到发展之后,还必须做到“一切为了群众”,要把竞技体育的一些长处投入“到群众中去”,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在世界体育文化迅速交融与同化的今天,过分追求竞技体育的金牌政治功能,必将使竞技体育陷入僵化和被动落后的局面。自北京奥运会后,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覆盖面和普及率日益提高,追求健康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体育健身成为更多群众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健身需求,体育工作应以群众体育为重点,加快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健身带来的健康快乐,从而提升幸福指数。
我国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在农村建成全民健身体系,是我国体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的主要潜力所在。可以看出,农民体育和农村体育工作既是我国当前体育事业发展和普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期望所在。我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定期举办的“农运会”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等为农民体育和农村体育工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体育运动的社会氛围。在历届奥运会、亚运会上,不少夺取奖牌的运动健儿都来自农村,农村体育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
现如今,竞技体育表现在大众认识方面更加理性和深化,我国已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当代体育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使体育成为惠民生、顺民意、解民忧的“民心”行业,从而使我国真正沿着体育强国的路线昂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