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化部副部长 丁 伟
(2014年1月5日)
今天上午,蔡武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通过深入思考,将蔡部长讲话精神和要求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推动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我们召开一年一度的驻外文化处(组)及文化中心负责人工作研讨会,主要是为:认清形势,明确使命,统一思路,开拓作为。如果大家能在这四方面有所收获、达成共识,那么这次会议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认清国际国内的形势,认清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相应的责任,认清文化在外交工作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要认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以及工作中所面临的新机遇和可能。
首先是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当前国际格局大变革大调整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现在,中国的地位与以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来没有这么接近过。作为前驻意大利大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外政要和民众对于了解中国、接触中国的热情。几年前,我们还是不自觉地被推到了世界舞台中心,但是随着近两年的发展,我们开始越来越自觉地在世界舞台中心发挥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就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其次,中央及各级地方领导对于文化发展和软实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亲、诚、惠、容”四字,“亲、诚”二字关乎人心、感情。而感染人心、拉近感情恰恰是文化工作的使命所在。文化是深层次的交流,是国与国之间长期友好的基础。因此,对外文化工作在外交大局中大有可为。最近召开的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四个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第二优化布局,第三生态文明,第四传承文化,足见文化在中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再次,随着国家硬实力的增长,我们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将显著增加。只要我们有创意,有干劲,我们的事业就会有足够的物质支撑。这是一个中国走向全面强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从事对外文化工作必将大有可为。
二、将创新意识融入到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创新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实际工作而言,要紧扣三点精神内核:一是更大力度的开放;二是更深层次的改革;三是更有成效的创新。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永恒命题。我们一定要将开放、改革、创新融入工作中去,以期取得更大突破。“创新”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要将创新意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开花结果,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我想还需要其他几个支撑,那就是拓展、提升、作为。因此,创新意识的实质就是创新、拓展、提升、作为这八个字。下面我想谈一谈将创新意识贯穿于实际工作的一些思路。
例如,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加速战略布局。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经国务院批复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50个海外文化中心。可见,文化中心建设工作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的原则,多模式发展,为中心建设开辟更宽广的道路。可以大胆尝试“中央+地方”“中央+企业”“中方+外方”、利用商务部对外援建设施以及“边运转,边建设”等多种模式,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不要按部就班,要抢抓机遇,提高建设速度,快速形成规模,尽快完成海外中心的战略布局。
又如,在“欢乐春节”品牌建设方面,我们要统筹协调,海纳百川,努力打造活动升级版。春节品牌活动从诞生到现在,历经了10年发展。当年一个创意催生了如此大规模的一个品牌活动,足见创新的重要。在各地方省区市的积极参与下,在驻外使领馆的大力配合下,举全局之力,汇全国资源,从创意变为现实,迅速成长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著名品牌,其声势和规模已经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屡次批示和充分肯定。10年的发展,已进入到需要创新提高的新阶段。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推动欢乐春节不断本土化,加大国外主流社会与我合作办活动的力度,使春节真正成为国际性节日。
再如,在加强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要以汉学家工作为抓手,提升工作层次,为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赢得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各类中外文化论坛,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领域中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12月初,根据刘奇葆同志的指示,文化部成功举办了首届“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刘奇葆同志亲切会见并与汉学家进行了座谈,发表了重要讲话。汉学家工作是我们对外文化工作的新抓手。对于新生事物,我们缺少经验,难免产生畏难情绪。但我们要克服惰性,迎难而上。各驻外机构要注意加强与国内的沟通联系,自觉地把自身的工作重心与国内的关注热点结合起来,深刻领会新思路、新要求,从而形成对外文化工作资源的全球统筹,形成国内国外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格局。
再如,在国家对外援助方面,要逐步增加文化援助的比重,使得文化“软”援助发挥“硬”作用。文化援助是惠及普通民众的“人心工程”,能够发挥“得人心、暖人心”的积极作用。为缅甸承办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开闭幕式提供技术支持就是软援助发挥积极作用的范例,通过协助缅甸举办开闭幕式,加强了中缅双方的文化联系,为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另外,我们要以更大的胸怀去统筹各方力量。我们负责的是全国的对外文化工作,要将全国各类对外文化活动都纳入视野,积极支持各种力量走出去。驻外文化处(组)要树立“大文化”意识,主动帮助广电、出版部门在国外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在打造品牌方面,除了已有的“欢乐春节”、新开辟的汉学家工作,我们还可以考虑打造诸如国际顶尖博物馆、大剧院论坛等新品牌。
三、对今后工作的要求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精神,推动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对于今后工作,我想从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方面对大家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把握大局的能力。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必须要有大局观。我们的工作不能“自娱自乐”,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大局意识,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的框架下着眼长远、奋发有为。每一位参赞、中心主任和外事干部,要把本部门、本岗位的工作,置于整个使馆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争取大使的支持,不断为我们的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不断在服务大局中凸显特色、体现作为。
二是统筹协调的能力。政府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统筹协调。参与对外文化工作的力量来自方方面面,包括中央、地方、社会。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统筹好这些资源,形成合力。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经历了中央为主,独立支撑的第一阶段,中央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地方异军突起、积极参与的现阶段。下一阶段将会是中央、地方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如果我们善于统筹社会资源,让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就能发挥乘数效应,吸引数倍的社会资金进入对外文化工作领域。因此,我们要在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官民并举、市场运作的方针下,统筹和整合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各方资源,调动、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和智慧,以开阔的心胸做好协调策划工作,在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方面形成更大的合力。
三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我最近访问以色列,感触颇深。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自然环境限制大,但以色列人凭借融入骨髓的创新意识,将以色列建设成了一个地区强国。我们要把这种敢于突破一切条条框框的创新精神贯彻到工作中去。《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要在全球建成50所中国文化中心的目标,这既为文化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借用其他部门和国外同行的经验,研究如何突破体制机制和单一发展模式的局限,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各方力量参与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多渠道多模式推进发展。
四是攻坚克难的能力。工作在攻坚克难中推进,成绩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口碑在攻坚克难中树立,能力在攻坚克难中提升。每攻克一个难关,能力和水平就提升一个层次,事业就向前推进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善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空间,也关乎我们整个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事业的发展高度和层级。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缺少必要的支持。面对困难,我们要鼓足勇气,想尽办法,努力争取各方支持。在事业的开创阶段,勇气比智慧重要。因此,我们每位干部都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信心和能力来克服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问题,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五是理论升华的能力。党中央提出的推进文化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迫切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提高理论素养。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如果我们没有深刻的洞悉能力、高度的分析、归纳以及理论升华能力,就很难把握住问题实质,找出规律,形成科学的方法论。我们每位同志都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自觉培养这一方面能力,既要会拉车,又要能寻路。理论升华不但是总结经验的好办法,同时也是扩大工作影响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理论升华,我们好的工作业绩,可供借鉴的工作模式才能传播开来。
希望一年一度的驻外文化处(组)及文化中心负责人工作研讨会成果丰硕,能够使国内外干部统一思路,高举改革、开放、创新大旗,把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越做越好,声势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