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丁素
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基调。以“高”字为要,以高度为重,不仅取决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政治要求,根源于群众工作是党的根本工作,而且也是巩固、延伸、拓展、提升第一批活动成果的需要,是开展第二批活动面临新形势的要求。解决“高”的问题前提要正视形势,重点要不断深入,关键要求得持久。
人民至上、服务为本是在基层贯彻群众路线的核心
第二批活动单位多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落实任务的最末端、社会矛盾的交会处、问题多发的关节点,开展活动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总体特征。显然,重视活动的高度,根本目的不仅是党的宗旨意识、使命担当的再重申,也不仅是忧患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再强调,更重要的是从夯实执政基础、提升整体素质能力的高度,着意强调如何把党的纯洁性和优良传统转化为适应新形势基层群众工作的良好能力、务实形象、亲民作风、长效机制和成熟制度上,以此来集中凸显群众工作的政治性、全局性、整体性和制度性。就环境形势上讲,与过去活动相比,面对的民生诉求更多样、社会情绪更复杂、问题挑战更严峻,由此带来改革难度加大、制度规约加强、要求能力更高,尤其在强调和推进社会多元主体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群众路线中党的利益代表性变得日趋复杂,基层组织类型的多样化使党自身的结构系统出现新变化,服务群众的整体性、整合性要求更高。同时,社会多元化加剧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党的传统理想追求受到现代社会和基层群众的世俗化挑战,群众路线贯彻到基层的方式要求在制度、机制、政策和法治的精准化程度也更高。从方式手段上看,群众路线在基层的实践运行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客观地要求着由“命令”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由宣讲教育为主向满足利益为主的转变、由强调宗旨为主向实现宗旨为主的转变、由关注民利为主向重视民权为主的转变、由常用的硬性手段为主向善于用柔性方式为主的转化。因此,在基层贯彻群众路线,其核心的运作逻辑就是人民至上、服务为本。这样,群众工作就需要在内容上丰富、路径上拓展、形式上多样、方法上创新、作风上务实。
实践活动要与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活动要高度,必须在真抓实干上有深度。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就要在解决认知误区的前提下,从小事做起,聚焦“四风”;以经验为基,破解难题。
破除“四风”要具体,要结合实际,否则实际做起来会让基层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有的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不能长期坚持,总是心存疑虑,信心不足,深究起来主要有二:即认知有误区,行动不具体。其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过于看重“出发点”而忽视遵循经济、社会与自然的“规则”。认识不深思、做事不循规、说事不讲“道”,结果经常出现“好心办坏事”。二是过于强调“设计”而忽略制度运行的“细节”。不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深层道理。三是过分强调制度“刚性”而忽视“人情”与“人性”,在制度设计中缺少些伦理色彩。四是过于重视“调功能”而忽视“调结构”。党的组织“条主块辅”的体制容易导致许多宏观性工作在基层落实难。这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会导致基层干部心态失衡、心劲不足。就行动来讲,主要是不善于“小题大做”,深入不进;不懂得总结经验,思考不深;不敢严字当头,顾及得失;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听话听音、说话看人。
事实证明:小细节折射出大方向,小细节能抓住大问题。能否把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与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出关键细节抓住抓牢,是考验活动水平是否有高度的重要标准。作风要严谨,就要抓监督。开门搞活动是监督,在制度的笼子里运作权力是监督,强化问题给制度“通电”也是监督,对腐败分子穷追猛打更是监督。有了这样的严监谨督,正风肃纪,何愁党风不正,政风不清!因此,活动要有高度,就要有真抓实改的冲劲、敢于“碰硬”的狠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来体现。
走群众路线要在“长”和“常”上下功夫
活动要高度,还要在持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群众路线要在“长”和“常”上下功夫。其意在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教育活动经常化是改造主观世界长期化的客观前提,而长期化酿就的主观意识,又需要经常化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强化和保障。构建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就是要将一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成功做法、实践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用相应的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行为、生活方式,形成一种自然状态、成熟模式和有效办法,这样的群众路线才算真正体现了生命线的意义,体现了高度。
一是构建走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的动力机制。人的行为取决于两条:一是内在价值取向,二是外在行为规范。在党群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如何迫使公权力行使者能联系群众、为民办事。内在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确立党的宗旨和精神信仰,以体现党的执政与社会工具性相统一的政治要求。所以,价值取向的正确是行为正当的前提。同时,党员的行为还需要制度和法规的引导、规约,即外在的动力。当下它最需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选人用人的定力。在目前体制下,没有这一切实的定力改革,就很难有基层联系群众的压力、动力。二是构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参与机制。当下,基层组织的工作多有“路径依赖”。就党自身的体制来说,要提升执政水平,上级组织着重政治领导,基层单位着重社会服务,把握好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既要防止社会问题泛政治化,又要防止不顾及社会问题的政治影响而过于简单化。党的基层组织遍布社会之中,做好群众工作自然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努力。为此,基层组织要顺应社会的变化,就要实现部分政治功能的社会化转变,以良好的政治形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凝聚人心和社会。三是构建基层党员干部联系与服务群众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即建立和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保持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谈心、心对心交流,以排忧解难、扶贫济困为主线,实现与群众思相同,与人民情相通。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党员下访,变群众主动为干部主动,架起传经送宝、了解民情、化解民怨、赢得民心的“通心桥”。建立和改进党员干部接待群众的制度,实现抓问题以“小”促“大”,解难题以易促难。建立和力推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切实解决其生活生产难题。⑥5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