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帮助群众选准产业发展路子,提高群众致富“造血”功能,是“三送”干部的必修课。图为4月17日,驻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三送”干部赖毅宇(左一),为村民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许军摄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考题。赣南苏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形成地、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诞生地。近几年,赣州坚持把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作为最生动的教材,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简称“三送”工作),创建“双向全覆盖”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探索践行群众路线科学路径,激励和推动党员、干部“进村赶考”,形成了老百姓得实惠、共产党得民心的喜人局面。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又称赣南,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28万,有“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脐橙之乡”等众多美誉。
赣州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有着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客家山歌传唱至今。
进入新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一些干部作风不实、不接地气,下基层走马观花、做工作蜻蜓点水,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实际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群众说,现在路宽了、手机有了,干部却难见了、事也难办了。由于战争创伤、地理位置等原因,长期以来,赣州处于后发展、欠发达状态,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干部作风中这些突出问题不解决,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就无从谈起。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指出,当年苏区干部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树立了党群干群亲如一家、血浓于水的典范,新形势下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优良作风,是历史赋予赣州的光荣使命。为此,赣州于2010年12月创造性地启动了“三送”工作。
“送政策”,立足宣传解惑,帮助群众掌握政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送温暖”,立足排忧解难,关心群众疾苦,解决感情不沟通问题;“送服务”,立足发展致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宗旨不落实问题。
从2010年底到现在历时三年多,“三送”工作常抓常新,成效明显,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中央有关部门也向全国推介了这一做法,成为全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批“三大典型”之一。
以“三送”为抓手,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苏区好作风
三年多的实践,赣州将“三送”工作逐渐清晰定型为全覆盖常态化的践行群众路线平台。“三送”是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化,主要特色是:全覆盖参与,常态化联系,融入式服务,制度化推进。赣州以“三送”工作为抓手,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苏区好作风,有效地破解了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一些普遍存在、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直接联系双向全覆盖,真正融入群众
赣州采取“三联系一挂职”的方式,安排全市9.3万名干部与228万户群众结对联系,实现了直接联系群众“双向全覆盖”:每位干部都参与联系服务群众,每户群众都有干部联系服务。
一是领导联系乡。每位市、县领导均联系1个乡镇。二是单位联系村。每个市、县单位联系1个以上村,做到全市所有村均有单位联系。同时,各单位抽调干部组成驻村(社区)工作队,其中由1名县处级或科级后备干部任工作队长。三是干部联系户。市、县单位干部每人联系10户重点群众。重点群众主要为产业大户、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军烈属、残疾人、留守孩,留守老人、因病返贫和因灾致穷人员、信访户等。其他农户由乡镇干部采取分片方式负责联系。县城所在镇(街道)设立工作组,分片联系社区居民,既确保了全市每户群众均有干部结对联系,又使机关的业务工作不受影响,基层的主体作用不受干扰,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干部愿意、群众满意。从锻炼干部的方面考虑,要求市、县新列县处级、科级后备干部和新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到村锻炼一年,参与“三送”工作。
按照“三送”工作要求,所有干部下到基层,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融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真心融入群众;驻村干部每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20天以上,不驻村干部每季度走访联系户一次以上、每月与联系户通话一次以上,长期融入群众。
很多群众反映,过去不知道到哪里找干部,开展“三送”活动后,群众有需求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找到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