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全球化进程中,以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形象作为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理念,逐渐成为世界各城市的共识。现代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度日渐强化,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对区域的直接经济贡献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形成区域产业集聚;在文化方面表现为对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和为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价值回报。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形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是重庆提升城市形象的必由之路。
现代文化产业是提升重庆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文化产业是一个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具有很强外溢效应的产业,能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文化产业既可以用高科技的生产手段成批复制文化产品,又可以通过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的、大众式的方式进行文化生产经营。在不断的自我更新和调整中,文化产业总值快速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供就业岗位,成为提升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重庆在积极发展和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应加快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提升现代文化产业集约化、高级化水平。高度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形成覆盖广泛、传输便捷的现代传播体系,扩大文化影响力,使文化消费更加便利、有效需求规模迅速扩大。加快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从而成为提升重庆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现代文化产业是繁荣重庆城市文化的催化剂
美国社会学家、城市规划师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形态组成的城市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建筑特色、设计理念等,无一不体现着城市文化的特征。这些文化元素,由文化产业将其转化为有形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成为繁荣城市文化的催化剂。
重庆通过现代文化产业的创新,一是将城市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禀赋融入时尚元素推向市场。通过对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饮食文化、山水文化等引导消费,弘扬城市文化知识,彰显城市精神品格;二是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形成品牌效应。通过文化产品的消费联结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交融,使城市特色文化实现华丽转身,释放富有传统文化厚重积淀和当代文化时尚新锐内涵的美学魅力;三是通过文化产业创新激发文化的创造性激情迸发。在城市的“容器”里,多元多彩的城市文化形态纷呈,百花齐放,不断丰富重庆城市文化的“精神家园”,使城市文化葆有强大的生命力。
现代文化产业是重庆城市形象的传播器
文化产品是城市形象的符号,具有易传播性、易引起大众产生共鸣和较强渲染性的特点。现代文化产业越发达,产品的文化含量、开放层次和科技内涵越高,流通速度越快,城市形象的传播更为有效。
重庆应大力推行文化产品创新,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向世界展示“重庆智造”的设计作品,向世界输出具有“重庆元素”的设计理念。在内容创新方面,以重庆地域特色为原点,兼纳国际化的积极因素,推出接近现实、解释现实、重现现实和启迪现实的文化产品。在形式创新方面,不断地构造个性化的活动或内容,使文化消费者通过活动的参与,全面了解重庆城市的各种信息,对重庆城市形象产生感性认识。在技术创新方面,提高文化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设计能力,以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价值提升其经济价值,将重庆城市形象内化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中,使重庆城市形象的传播产生具有区域乃至国际声誉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现代文化产业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优化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在经历大规模的建设后,将文化融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建设中把改造城市环境与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共识。
重庆应以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为契机,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改善城市环境。以推进文化产品消费和文化产品生产同区集聚为目标,在各功能区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功能区。通过文化产业功能区的建设,使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城市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城市环境更加优化。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在展现“大都市区”现代风貌的城市形象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文化产业的“优化器”作用。着力以现代文化产业带动城市综合体、住宅、广场、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元素的更新;注重文化产业功能区建筑和环境的创意创新,塑造城市标志性文化空间,将企业办公、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空间功能整合,优化社会公共活动和商业活动环境;利用工业遗产打造一批现代文化产业集聚区,传承重庆工业的文脉和记忆;注重现代文化产业与区域内人文环境的契合,打造现代城市经济生长点和文化活力集聚区域。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城市形象应展现“大生态”的靓丽姿容,推进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融合创新,在城市形象塑造的战略平台上实现生态、文化和其他资源的整合,发挥区域特色资源的综合效益。重点以建设民俗风情、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功能区为重点,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整合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等各类特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
(执笔:胡攀、罗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