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沉到基层寻找鲜活的新闻源头
吴雨航//www.workercn.cn2014-05-28来源:中工网—《吉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观点提示 目前,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扎实有效推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报道新风,而这一倡导也回答了“鲜活的新闻从哪来”的问题。

  基层一线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新闻工作者本来就应奔走在路上、活跃在基层、忙碌在现场,这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工作状态。当今时代,通讯手段日益发达,传播渠道更加多样,给新闻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无论条件怎么改善,都不能替代现场的直接采访,不能替代同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真切地感知群众的忧乐冷暖、更有力地肩负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编辑记者要深入基层扎实采访,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感受真切的语言和形式,真实记录这里的变化和群众的精神风貌。

  脚板底下出新闻,源头活水在一线。新闻工作者应当走出高楼大厦、文山会海、虚拟网络,走进乡村社区、厂矿企业、边疆哨所。2013年,我在采写《长春永昌街道居民“家门口”维权》的报道时,就深刻体会到鲜活的新闻源泉源自基层。

  司法公正是现代和谐文明社会的标志,也是我省不懈努力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我省司法部门以服务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围绕落实民生行动计划,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出台了惠及百姓的多项优惠政策。为保证困难群体的权益维护,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确保社会弱势群体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让司法公正的阳光普照每个百姓。仅仅到司法机关了解相关政策法规,采访执法工作人员等,都很难写出有份量的稿件。我一直在寻找恰当的机会,采写一篇有关法律惠及百姓的新闻稿件。

  不久,记者到永昌街道参加一个社区开展的文体活动,从居民口中得知,社区的律师免费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了权益的事情。我立即找到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原来,该街道为了方便辖区困难百姓法律维权,他们整合辖区法律资源,为百姓提供了“居民不出社区就有律师为其免费服务”的便捷服务方式,百姓有法律需求第一时间告诉社区,社区就近安排律师上门服务。凭借多年的新闻采访经验,我深知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于是,我找到辖区的律师和受益的群众与他们攀谈。到律师事务所,和办案律师一起到有需求的百姓家开展工作,到受益的百姓家了解情况。两天的采访,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素材。“一个电话,社区就安排律师给我!”“我们不出家门口,就有法律救助”……记者在采访中,记录下大量鲜活的群众语言。采访完毕当天,回来整理这些鲜活的新闻素材,完成了此稿,并在报纸一版头条发表。发表后,此稿被多家媒体转载,尤其受到基层的称赞,很多街道看到此稿纷纷来到永昌街道学习经验做法。

  这次采访经历让我深感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基层才是产生鲜活新闻的源泉。

  伏案编造,扒材料,是永远写不出鲜活的新闻的。2005年,我省创新性开展小型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的工作。几年的探索完善,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报社安排选题,要采写优秀的职业化主席,通过他们的工作反映我省这项工作的情况。我联系好一位职业化主席,由于工作繁忙,他第一时间把个人的总结材料传给我,拿到材料我感到写不出活的东西,都是生硬的工作表现。为了不影响基层职业化主席的工作,我没有打招呼第二天一早就来到这位主席的办公室。结果这位主席7点就来工作了。我没有打扰他,只是在旁边翻看他的工作日记,每天工作计划等。这时电话响起,“张主席,年底,我们家老板发工资有点拖延,你能不能帮帮我们。”电话那边传来急切的声音。挂上电话,我和这位职业化主席一起来到辖区的这家民营企业。职业化主席先是对企业的老板嘘寒问暖,“年底了,企业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解决啊?”积极主动的关心,让老板很高兴,“工人辞职的很多,人不好招聘啊!”

  职业化主席随即和这位老板贴心的沟通起来,并把企业的困难记录下来,回去想办法解决。同时,他巧妙的利用老板着急人手不够用的现状,深入浅出的帮助老板分析工资待遇及时落实与企业发展人员稳定的密切关系,并取得老板的认可,并表示一定不会拖欠职工工资。 回去的路上,这位职业化主席很有见解的和我聊起了如何在基层开展工会工作等。

  一天的“跟踪采访”,我收获很多,所见多感都是材料里没有的,更是编不出来的鲜活素材。我用现场感十足的语言写出了职业化主席工作的一天的稿件。而这与平常写人物的稿件有着强烈的区别,鲜活生动的工作场面,真实客观平实质朴的语言,使人物生动有感染力,更从侧面烘托出职业化主席工作的执着和智慧。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 最生动的语言来自百姓。 只有深入基层为百姓采写、为百姓报道,使报道贴近百姓需求,多运用群众平实、清新、鲜活的语言,这样的报道才富有吸引力、感染力。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