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五项重点工作:中国梦的西安实践
朱唐楠//www.workercn.cn2014-06-16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目前,西安正在加快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创新性地探索破解现代大中城市发展中社会综合治理的诸多现实问题。

  建设一座天人合一的山水之城

  “八水绕长安”,璀璨文明诞生于斯;“八水进长安”,时代精神洪流跌宕起伏于斯;“八水润西安”,城市发展形态、模式理念勃发于斯。

  秦岭北麓流经西安11条支流流域面积为8048 平方千米,地表水资源量为18.5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为 230.5 毫米;11 条支流地表水可利用量为8.36 亿立方米,可利用率为45%。

  “八水润西安”可实现城市水系与流域水系的充分耦合,可实现城市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协调城市中的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将有助于实现全流域的水环境改善与生态恢复。

  “八水润西安”体现人-水-生态的和谐,体现了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体现了一种新的城市精神。

  “八水润西安,九湖映古城”, 城市水生态文化建设将促使城市形象的提升,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塑造西安新时代的城市精神。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建设,使得滨水环境也将得到很大地改善,为生于斯、居于斯、学于斯、游于斯、商于斯、梦于斯的人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和休憩空间。

  从“绕”到“润”,是全新的田园城市发展理念,是全新的城市生态水利新格局,是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趋势,“八水润西安”对西安整个城市的发展形态、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提出了新的战略性思考。

  八水正在滋润西安,滋润古都文化,滋润大都市的生活……

  八水如果是西安的母亲河,那么秦岭就是西安的父亲山。

  秦岭北麓具有自然资源的独特性、宗教资源的唯一性、文化资源的横亘性、人文资源的差异性、生态资源的脆弱性。

  秦岭北麓保护利用的西安原则就是保护优先,科学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的产业引导,逐渐形成“山、水、田、地、人、城”共存的规划格局。沿新环山路以北1000米向南至山脚线,东西延伸至蓝田、周至出境界为主轴带,这一区域内,将突出和强化益智、益居、益业的优势,建设文化创意基地、高端研发中心和疗养胜地,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研发创意、服务外包、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山脚线以南为纵深控制区域范围,整体以保护为主。该区域内海拔15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具备利用条件的,在严格做好灾害评估和环境监测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协调区的功能界定,适度、有序地发展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的产业引导,在整个区域内,逐渐形成“山、水、田、地”共存的规划格局,构筑“一带六纵”的生态结构,促进“纵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和提升宗教祖庭、温泉资源、地质景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品牌形象,形成自然生态游的新热点。

  建设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生态工业城

  渭北工业区位于西安市渭河以北区域,规划范围85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298平方公里,分设高陵装备工业组团、阎良航空工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

  渭北工业区以打造西安现代工业聚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绿色生态新城、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定位,重点发展汽车、航空、能源装备、新材料、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等工业产业。

  西安渭北工业区以“廊、田、水、园”为布局支点,以渭河流域湿地和栎阳遗址为基础,以渭河生态廊道、西咸北环线与750千伏电力线之间的生态廊道、西禹高速生态廊道3个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建构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良好的生态休憩空间。渭北工业区通过生态廊道隔离成若干专业化工业园,达到保护绿色生态基础的效应,构建环境宜人、配套完善的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区。

  2014年渭北工业区入区企业达到11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5家,比去年年底分别增加309家和1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14.7亿元,占西安市的24.6%,同比增长28.4%,高于西安市增速1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99.21亿元,占西安市的25.5%,同比增长62.8%,高于西安市增速11.3个百分点,对西安工业的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到2015年,渭北工业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1857亿元,约占全市的25%。到2020年,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链条全面形成,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7000亿元,约占全市的40%,成为全国、全省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的工业承载区和西安新的经济增长极。

  建设一座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

  国家高速公路网34条线中已有5条穿过西安,使西安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网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高速公路网络更完善,缓解过境车辆对城区交通压力;升级改造国省干线,让城市交通组织循环更加顺畅;公交线网布局调整优化,微型公交解决背街小巷出行难;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开展地铁一、二号线轨道接驳设施规划研究,统筹各种公交方式,促进相互间的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合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公交体系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改善城市交通结构。

  随着西安市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西安市民不仅在市区内享受到交通便利给生活带来的愉悦,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也构建了西安大都市相邻10个市区一日交通经济圈。

  建设一座保存中华文明、展示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城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20多年的建都史,更重要的是她具有无与伦比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相一致的文化遗址。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西安丰厚的文化积淀,地上地下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同时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目前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点达2944处。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65处,市级184处。

  在西安四大大遗址中,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古遗址和世界文化遗产。

  现存的汉长安城遗址面积36平方公里,已探明重要遗址点46处。按照《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特区规划总面积75.02平方公里,包括城址区、建章宫遗址区、礼制建筑区和景观协调区。

  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为了汉长安城内55个村落,5万多集体所有制下的农民在大遗址保护中得到实惠,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的功能,汉长安城遗址公园一定会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复兴工程和民生工程的典范。

  中国梦——西安实践,是西安这座城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实践之梦、也是每一个耕耘者的收获之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