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
——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和力量智慧的源泉
8月初的安徽合肥烈日炎炎。当地政务服务中心的工商窗口前,27岁的刘少辉正认真填写《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4年前大学毕业的刘少辉一直怀揣着创业的梦想。
今年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和出资期限的限制取消了,以前横亘在刘少辉创业路上的“坎儿”消除了。他说:“改革圆了我的创业梦!”
“中国的改革因其人口众多而独特,中国的改革是为了13亿人的改革。”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今年7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旁观者是敏锐的。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这一鲜明论断,已经明确载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中国的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始终注重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中找准改革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反映强烈。为进一步纠风并规范制度,中央在整治违规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的同时,决定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今年7月,在充分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多数部门和各省区市意见的基础上,公车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增加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同时,提升了家庭发展能力,增强了家庭养老功能;城乡养老并轨为人们提供了“老有所养”的制度保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发展、科学选才,革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病……随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紧相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中一起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汇民智、集民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集纳各方意见,这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多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调研咨询作用。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
院士制度改革启动后,在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不约而同地在院士候选人推荐渠道上做了“减法”,在遴选机制上做了“加法”,取消由部门和地方政府提名院士的途径,增加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环节。改革举措受到科技界广泛赞誉。“减少行政色彩,把可能产生腐败的情况降到最低。这个改革方向非常正确。”中国工程院王小谟院士说。
许多重大改革,都在深入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形成方案,在向各地各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凝聚共识。
尊重人民首创,开展试点先行,是中国改革的又一个鲜明特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
国无法则人无矩,法不公则国不稳。司法体制改革剑指司法不公,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性措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通过试点逐步推进。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要细化试点实施方案,及时启动工作,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推动制度创新。
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个省市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于今年下半年渐次推开。
完善司法责任制,既赋予法官、检察官相应的职权,又落实法官、检察官的办案责任,强化监督制约。推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打破层层审批的行政化做法,“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按照司法职业特点,让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改革试点,就是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既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总体谋划;也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在机制改革上进行积极探索,为全国逐步推开试点积累经验、创造条件。”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推进改革中,宣传动员凝聚改革共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巨大热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从江南到塞北,从高原到边陲,研讨班授课、宣讲团宣讲,以及网上宣讲和进基层、进社区宣讲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宣讲活动,广泛播撒、准确传递全面深化改革的要义。
基层干部群众表示,改革涉及切身利益,个人要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也应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改革中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面深化改革添力。
近一时期,重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新闻媒体纷纷跟进,拿出重要版面和时段,通过权威访谈、专家解读、典型案例、背景链接等多种体裁,以图文并茂、多媒体呈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改革进行充分报道。
“报纸、电视和互联网上,对户籍制度改革报道得很详细,我关心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改革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四川来京务工的米华英告诉记者。
只有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推进改革,让人民从改革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人民才能始终保持对改革的坚决支持和积极参与。
实践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