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人文关怀与媒介素养
//www.workercn.cn2014-09-12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媒体人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保持敏锐、清醒、负责、正直的品格,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发挥新闻道德示范的榜样作用。

  ■徐晓惠

  在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信息膨胀化的新媒体时代,公众参与新闻传播的程度与日俱增,对媒体及从业者的媒介素养要求也水涨船高。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体人,对新闻事件报道的内容、形式、角度、频率等将直接影响到受众对该事件的解读向度与情感倾向。因此,媒体人必须有效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质与量的新要求。

  媒体人的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情感、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等的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重视与对人性需求的满足。

  人文关怀与大众传播媒体密不可分。突如其来的灾难往往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挑战,而灾难新闻报道则直接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安全感的感知与考量。将人文关怀渗入灾难性新闻报道,可以有效安定受众的消极情感甚至消除受众的负面情绪,从而产生积极良性的影响。同时,人文关怀也是提升媒体亲和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传媒成为社会系统中良性粘合剂的内在要求。

  人文关怀素养在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媒体人缺乏人文关怀素养将会因一些不能忽视的事件而被推到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审判席,让良知的媒体人陷入纠结而痛悔的尴尬境地。面对灾难和死亡,缺乏人文关怀精神,便无法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心怀敬畏与尊重,在此基础上,越是以“专业化的”手段进行报道,越是会践踏和侵犯媒体人的职业操守与尊严。

  怎样提升媒体人的人文关怀素养?

  以人为本。泰戈尔曾经说过,传媒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新闻报道不应仅仅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媒体人对新闻的传播不应只停留在实事求是的层面,还要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儿。媒体人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应避免对采访对象的二次伤害,同时应充分考虑新闻传播的受众适应性。只有本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设身处地的态度,才能与受众心灵共鸣。

  心怀博爱。不仅要爱亲人、爱家庭、爱朋友、爱集体、爱一切生命,还要在爱“人”的基础上,爱人的生存环境、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祖国、爱文明进步和世上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传媒人在对人进行报道时,要爱自己的采访对象与受众群体,应怀有一颗热忱之心去与他们进行交流,感知对象的情感,体察对象的情绪,尊重对象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关心对象的个性需求,认可对象的社会价值,关注对象的生活状态,以平等的姿态与无私的真心去关怀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媒体人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对于传播者而言,主要表现在对于新闻传播的动机确定、价值判断和内容选择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衍生出不少的问题,诸多现象表明了媒体人存在媒介素养缺失的现状。其一,市场和资本将媒体卷入激烈竞争和流水线生产,导致媒体疯狂追求收视率的攀升而盲目附庸、迎合大众,忽视了对主旋律的推广与宣传。其二,网络加剧了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同质化与同构化趋向,导致我国传媒从业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弱化,难以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其三,在媒体竞争刀光剑影的时代,传媒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存在缺失,虚假报道和有偿新闻仍是难以根除的痼疾,传媒人的媒介素养还有待提高。

  当前媒体人媒介素养缺失大致有三点原因。其一,物利驱使,内心浮躁。近些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媒体机构及媒体人逐物利而迷心,寻末节而忘本,忽视了自身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媒体所应承担的媒体责任,一味迎合受众,甚至出现虚假新闻报道和有偿新闻的现象。其二,责任感缺失,职业精神不足。部分传媒从业者不能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进行新闻报道,不能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更有甚者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其三,职业认同感不足,职业理想弱化。部分传媒从业者仅把传播事业工作当作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缺乏对职业的热爱与职业使命感,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主动创造出大众真正喜闻乐见的佳作精品。

  提升媒体人的媒介素养,笔者认为,主要途径莫过于保持内心的宁静。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不为外物所驱使,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是非甄别。

  静心是媒体人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途径。静心,方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身的职业责任感,真正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做有责任感的媒体人。静心,方能更好地坚守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不为外界所困扰,自觉摒弃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认清自身价值指向,选择顺应社会伦理道德、对公众真正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宣传报道,做有正义感的媒体人。静心,方能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夸大媒体的影响力,不做权力的奴隶,逐步提升媒体公信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责任意识,做有良知的媒体人。

  在市场化竞争与媒体生态环境激烈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媒体人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保持敏锐、清醒、负责、正直的品格,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发挥新闻道德示范的榜样作用。同时,媒体人应将人文关怀熔铸于血液,尊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舆论导向。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