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工人报刊是工会组织的喉舌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新任务,要想更好地发挥报刊推动工会工作、引领职工思想、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在改文风、接地气、精版面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报出好新闻、办出好报纸。
一、以高度的党性自觉改文风,倡导“短实新”、反对“长空假”,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文风,表面上看是文章的语言风格,实质上是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学风、党风的体现。改进文风,不仅是语言问题、技术问题,更是思想问题、党风问题。必须以高度的党性自觉改文风,永葆朴实无华的本色。
(一)改文风的要义是坚持党性原则。文风是党性的具体体现,党性是坚守马克思主义文风的灵魂和风骨。党性原则内涵于文章的思想观点,外形于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是马克思主义优良文风的内在要求。一是紧跟党中央。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文章的风骨,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改文风就是始终保持团结稳定鼓劲、正确宣传为主的方针,旗帜鲜明地把我们的“主义”讲得更真、把党的声音放的更大、把时代的主旋律唱得更响、把理想信仰的风帆扬得更高,最大限度地统一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二是以职工为本。职工利益至上是文章的根基,为职工争利还是为自己打算是改文风的分水岭。改文风就是改掉官僚主义、个人主义在文风中的一切表现形式,让职工群众在心中位置最高。把版面更多留给职工,多了解职工愿望、多反映职工呼声、多宣传基层职工的先进典型、多反映平凡职工的工作生活,唱响普通劳动者之歌。三是要实事求是。讲实话、报实情是统领文风的灵魂。新闻就是让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让报道实时又好看,既是职工群众的呼唤,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改文风就是要改掉“假长空”,一切从客观实际而不是从本本或个人主观臆断出发来决定写什么、说什么,这样才能形成务实、平实、充实的好文风。
(二)改文风的标准是做到简明扼要。《道德经》里说“大道至简”。高人总是一语道破天机,高手总是一招击中要害。这“一语”、“一招”即有“至简”之意。其实好文风也是“惜墨如金”,亦贵“至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深刻。就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寓意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力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仅八个字,中华民族受益不尽。这也告知人们,朴实而未必不深刻,而华丽常常用来掩饰思想的贫乏。二是言简意赅。就是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完备的思想,以短见长、以小见大、以无见有。“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在时间如金、信息海量、观点芜杂的当下,言简意赅尤为可贵。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可以提高职工读者阅读的效率,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三是简单生动。就是形象的说明抽象的道理,助人理解、助人认识、助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反腐败要‘老虎’、‘苍蝇’一齐打”、“把权利关进笼子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要跟上时代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等等脍炙人口的论述,简单而生动、简朴而深刻、言简而意赅。句句发人深省、受人宠爱、广为流传、让人不忘。
二、以群众的观点主动接地气,倡导“下深沉”、反对“上浮漂”,让报道情系民生,情系职工。
作风,反映的是党性、体现的是修养、展示的是形象,直接关系着工作成效。接地气就是号召报刊工作者落实“走转改”精神,扎根沃土、承接地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加强作风锻炼,实现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
(一)接地气的根本是扎根基层实践。劳动人民是新闻永恒的主题,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新闻在基层职工群众那里。接地气就是践行重心下移的价值追求,到基层走一走、沉下心听一听。而做好这件事亦非易事,一定要在“到”字上下功夫。一是深入职工群众“身到”。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挖”出来的。总关在办公室里体验不到火热生活,光做在电脑前敲打不出精品佳作。必须大力弘扬“用脚板跑新闻”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体验生活,与一线职工打成一片,接“地气”、补“底气”,写出带有生活气息、充满深厚情感、深受职工欢迎的好作品。二是情牵职工群众“心到”。人来心不来,来了也白来;身到心未到,到了也白到。告诉我们“接地气”下基层,不只是与职工群众见见面、握握手,而是要切实解决好群众立场、群众感情问题。要真正沉下身心,把职工群众当作一家人,广泛往来、促膝交谈,以真诚的态度虚心倾听职工群众意见,用心感受职工疾苦,用心感悟职工至上的丰富内涵,怀职工情感、写职工生活、说职工心声、做职工记者。三是服务职工群众“做到”。时间是最生动的课堂。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只有更为主动地贯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服务职工群众、多出精品力作、凝聚职工力量作为“接地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用职工群众的生动语言,多联系职工身边的具体事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实在在为职工群众答疑解惑,使新闻宣传更加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
(二)接地气的关键是推动问题解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职工群众的呼声,也是推动工作创新的突破口、检查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接地气只有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好、把当代工会的工作展示好、把职工群众的心声反映好。一是发现提出问题。现在我国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关系职工群众工资福利、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发生出现,这些问题如果发现、回应的不及时,极易由小变大、由易变难,影响社会稳定。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基层时能较早地发现提出问题,并用职工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解疑释惑、理顺情绪。二是直面研究问题。好的新闻既透着关怀的温暖,还展现思考的力量。一个优秀的报刊人不仅是忠实的记录者,还应是主动思考的行动者。接地气就是能上职工的炕头聊天,能下农民的地头问难,多方面看变化、多维度想问题,让新闻不仅反映职工群众的民生问题,还为政府决策提供资料和思路。三是推动解决问题。报刊是公众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敏锐感知社会痛点、难点、焦点,真实还原问题的发展过程,客观公正地分析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思路,是报刊的社会责任。接地气就是立足点站在政府希望解决、职工盼望解决、社会深恶痛绝的问题上,并通过报道,努力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以创新的理念积极办好报,倡导“大时尚”、反对“小旧陈”,让报刊百读不厌、百看不烦。
今天的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渠道无所不在,舆论引导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的多,工人报刊作为工会最重要的新闻宣传阵地,肩负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就要求工人报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一)办好报的核心是强化创新发展。创新是报刊的生命力。在当今的传播环境下,创新已成为报刊竞争制胜的必然选择。历史形成的特殊角色,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与日俱增的现实压力,注定了工人报刊必须有一种强烈的革故鼎新的自觉。一是创新理念和内容。要放眼全球、胸怀全国选新闻,加强全局性引导,强化“大局观”、“民生观”,既重视了解上情,又注意洞察民情,提升新闻的关注度、提升版面的表现力。在内容上做到五突出:突出权威性,主题报道更“重”;突出群众性,民生新闻更“鲜”;突出悦读性,热点新闻更“多”;突出独特性,品牌栏目更“强”。二是创新形式和方法。让新闻作品入耳、入脑、入心,除了要突出鲜活实在的内容,还要采用职工喜爱的形式。这需要一版要有开拓性、时代性的品牌栏目;要有更活、更短、更通俗、更有力的标题和新闻提要;要有体现新闻性、形象性、真实性、直观性、瞬间性的优质图片、图表,以新闻配图常态化,促进报道可视化。让职工花最少的阅读时间,获得最多信息和精华。三是创新文风和设计。要让职工明显感受到文风新气象,报道中短新闻、短言论多、导读性报道多、转文少,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使报道看着可信、读着可亲;看了提神、读了管用。要精心设计版面,按照“庄重大气、时尚秀美、清新灵动”的原则设计版式。增加留白、标题适当减小减细,变“浓眉大眼”为“疏朗清秀”,使版面亮起来、美起来,提高报纸的欣赏性。
(二)办好报的基础是培育采编队伍。做好工会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工人报刊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顶天立地办报、堂堂正正做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优秀团队。一是班子要强起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政治强、人品正、有才能、干实事、敢突破、能担当的优秀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上来,使班子成为政治上清醒坚定、业务上素质过硬、作风上求真务实,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队伍要强起来。注重实践锻炼、注重培养培训方式,着力培养一批深受职工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一批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型人才,一批既熟悉工会工作又掌握宣传工作规律和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业人才,为工人报刊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品德要强起来。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报刊工作者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和品格修养,牢记宗旨、心系职工、爱岗敬业、踏实苦干,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切实经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坚决反对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低俗新闻,做职工满意的记者。
改文风、接地气、办好报三者相辅相成,改文风是关键、接地气是前提、办好报是结果。基层有民生,亦有国脉。工人报刊工作者要真正做到人下去、心贴近、文清新、报好看,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把实践当成最好的课堂、把职工当成最好的老师,坚持不懈走基层、跑民生。永远牢记:记者是行者、新闻在路上、梦想在远方。(作者系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