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工运理论动态-正文
李忠运:践行群众路线 增强做好群众工作本领
李忠运//www.workercn.cn2014-01-01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这为坚持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坚持用群众路线指导群众工作,以“慢不得”的紧迫感、“等不得”的责任感和“懒不得”的使命感做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章》中对党的群众路线做了四句话概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四句话的群众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群众观点,体现了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政治路线和价值取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上的具体运用。我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早在党的七大时,群众路线就被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此后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完善,成为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源泉。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创造性开展人民战争,领导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时期,安徽小岗村的 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鲜红手印,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可以说是依靠群众智慧我们“摸着石头过了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也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青春和汗水,使中国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群众观点做出过许多经典论述。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说,“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十八大刚刚闭幕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我们党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反映了“人民”在党的心中重如泰山的位置,体现了我们党“为民宗旨”的坚定与执着,也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种炽热的政治理念。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头脑中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淡薄,存在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有的干部个人主义严重,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习惯于发号施令、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地方干群关系也不再是“鱼水关系”,而成了“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群众工作的对象、内容、领域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面创新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群众工作创新发展。

  创新理念思路,用群众路线统揽群众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创新理念思路,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一是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似树断根”,缺失群众观点,脱离群众,群众工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见不到群众就憋得发慌”,“各级领导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离不开水,离开水就渴死了”。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是树立为民情怀,牢记为民之本,践行为民宗旨,还是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是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必须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必须牢记为民宗旨,强化民本意识,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多地贯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一切从群众立场出发,抓住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这个核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常态化,把群众意愿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把群众评价作为工作的“试金石”,真诚组织服务群众,真情教育引导群众,真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将工作“围绕上级指标转”转变为“围绕群众需求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是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根本路线的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站在全局高度统筹群众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教育引导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是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工作齐抓共管的观点。群众工作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的政治责任,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要坚持用群众路线指导群众工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统筹好、部署好、安排好群众工作,打好协同战、攻坚战,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实现由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形成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抓好群众工作的生动局面。

  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主要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善于从情感上、政策上、法律上教育说服人。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争议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压服的方法来解决。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关键要注重“情”、“理”、“法”三原则。

  一是注重“情”。“能动人心者,莫外乎情”,“情字在心头,万事好沟通”。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以情感人。邓小平同志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要满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敬人民如父母,视百姓为亲人”,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实行“零容忍”,对群众急需争办的事实行“零懈怠”;要善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积极主动地倾听群众的真实心声,真情感受群众的冷暖疾苦,用群众乐于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做情感劝服工作,对群众的诉求决不能当“瞎子”,对群众的呼声决不能当“聋子”,对群众的权益维护决不能当“跛子”;对一些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要认真进行梳理,分类排队,突出重点,尽量争取解决到位,不留“后遗症”,避免拖泥带水,出现反复。

  二是注重“理”。“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只有晓之以理,才能以理服人。“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处不上访”。要善于换位思考,多从群众角度着想,理解群众的苦衷,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在面对面循循善诱中消除困惑,在面对面说服教育中化解矛盾,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掌握政策,把握分寸,设身处地从当事人双方分析原因,想出办法,该解决、能解决的一定想法设法地去解决;要抓好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和完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是注重“法”。“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法不严则无治”。 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要树立法制意识,熟悉法规政策,依法履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推进法制建设进程,把群众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要树立和维护好司法权威,教育引导群众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坚决纠正“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恶不信善”倾向,实现由“人治方式”向“法治方式”转变。

  创新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群众工作干部队伍本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群众工作关键在干部队伍,群众工作水平主要是干部队伍政治思想水平、政策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高效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一支政治上强、作风上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群众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能力恐慌和素质缺失是许多群工干部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群工干部队伍建设,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特点及规律,不断提高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第一,要提高综合能力,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群工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政策理论、业务知识、综合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一是必须提高群工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把群众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思考,准确把握群众工作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二是必须提高组织联系、服务教育群众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与群众关系密切、联系直接的优势,把服务联系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善于和群众打交道,善于用群众欢迎的形式组织联系群众,善于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说服教育群众,善于用群众喜爱的方式帮助服务群众,与群众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和血肉关系,将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三是必须提高群工干部调查研究的能力。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胡锦涛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要善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坚决克服“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车上挥挥手,车下握握手”形式主义倾向,听真话、明真相、掌实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正确判断,及时总结各地新探索新做法,将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在更广范围加以推广应用。四是必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善于用辩证思维和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管齐下地服务教育群众,协调利益冲突,将纠纷协调在萌芽状态,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实现“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

  第二,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需要我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代一代艰苦奋斗。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牢记“为民”之本,坚持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坚持力戒奢靡,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手大脚,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第三,要提倡“有为就有位”的用人导向,把群众工作岗位作为干部锻炼培养和使用的重要平台。群众工作岗位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往往处于矛盾纠纷的风口浪尖,是最能锻炼干部的地方。要大力总结推广各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配齐、配强、配好群众工作干部,选拔一批懂社会学、心理学和法律知识的干部充实到群众工作干部中来,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工作活力。同时,群众工作岗位无职无权,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艰巨,很难短时间出“显绩”,做好群众工作,既需要有“甘坐板凳十年冷”的勇气,又需要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示”的坚韧,还需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千击万磨还坚韧”的定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关心群众工作干部的成长成才,积极创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良好氛围和制度机制,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对那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过长期考验、政治过硬、业务优异的干部要敢于交流、提拔和重用,避免群众组织成为“干休所”、“养老院”,实现以事业留人、以作为留人、以情感留人。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