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纯均(右)在双学位学生开学典礼上讲话。
赵纯均(前排中)与毕业生们在一起。
学人小传
赵纯均,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召集人等。曾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常务副院长(1987-2001)、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委员、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学科召集人、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委员、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高级副会长、中国企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等职。
赵纯均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及管理教育等,主持与参与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包括欧盟项目“自然资源管理及环境教育的多媒体技术”、富布莱特项目“美国管理教育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管理教育研究”及“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纲要”、“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等,并获多项省部级学术成果奖励。2019年10月,赵纯均获“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管理学界有一句笑谈,称有位赵老师是“中国高校管理学院院长”的“院长”。这位赵老师,便是2019年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MBA教育事业开创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清华经管学院”)第二任院长赵纯均。
“赵纯均老师开拓了我国MBA教育事业,推进了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在动态投入产出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上作出杰出贡献,在中国管理学界引领了中国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一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陈晓红所言,近半生时间里,赵纯均就像一位阔步在前的“大家长”,总在为中国现代管理学教育来回奔忙。实干与情怀,辛苦与付出,全都沉淀在他的一头华发之中。
一身实干
1986年,在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做了两年访问学者的赵纯均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接到新任务,调入清华经管学院任职。对于在自动化等系任教近20年的他来说,这段与管理教育的缘分,开始得有些突然。
那一年,清华经管学院刚刚成立两年,仍是一个学步的孩童,而赵纯均也是这个领域的大半个新人。在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等地考察后,他脑海中画下了国际一流经济管理学院应有的模样。然而摆在眼前的自家“家本”,却是本科生每届仅招30人、总数不及200人的在校生规模,以及暂借的办公室和一支背景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的师资队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大高校恢复重建管理教育,以工科为传统强项的清华大学便是其中之一。为了“攒”出一个新的清华经管学院,各院系中有意愿、感兴趣的教师抽调而来,师资队伍里还囊括了社会招聘人士及少数曾受过相关海外学术训练的前辈。
大家聚在一处,难免教学内容与方法不一,学生的意见摊在赵纯均案头,逼迫着他像个时刻准备“接点球的守门员”,总在商量对策、寻找办法。
到底如何在这样的境遇里谋求发展?“改善师资,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争取外援。”赵纯均与同人日思夜想,拿出16个字,成为一句至今听来依然掷地有声的口号。
“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师资质量,争取让在校生人数达到全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0%,使学科整体结构从偏倚运筹学、管理科学,到加入金融、营销、会计学等工商管理主流科目,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还有就是向外尽力争取建设经费和办学资源。”
在赵纯均简明的介绍背后,是一段属于清华经管学院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从1986年踏入清华经管学院任常务副院长,到2001年成为第二任院长,再到2005年完成任期,一晃20年,他看到了学生规模超过4000人,看到了伟伦楼与舜德楼拔地而起,也看到了一支多数拥有博士学位、不少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队伍。
清华园中本不起眼的一隅,逐渐溢出光华。
作为清华经管学院现任院长,白重恩曾在就任后向赵纯均取经,得到了“做院长务必要公正”的建议,深感有益。而这并非两人间的第一次交流。
1999年,一群研究转型经济的学者在北京开国际会议,白重恩身在其列。会议期间,赵纯均等来自清华经管学院的老师受邀与参会者进行座谈,提到如何借鉴世界最优秀经济管理学院的经验,以提升自身研究和教学质量。这场座谈,最终成为清华经管学院特聘教授项目的发端。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赵老师推动的特聘教授项目,我、钱颖一老师(清华经管学院第四任院长),还有李稻葵老师(清华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会来到清华工作。”据白重恩介绍,这个项目聘用的第一批特聘教授共28人,囊括了彼时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的多位知名学者,其中不少更成为全国各经管学院的院长。
作为富布莱特学者,赵纯均在20世纪90年代,花了一整年时间,在沃顿和斯隆等管理学院开展了关于美国管理教育的专题研究,相当深入地了解了世界一流管理学院的办学思路和经验。后来,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他打破常规成立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国际顾问委员会,率先获得AACSB和EQUIS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并较早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等国际顶尖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质性合作。
“要快速发展,就得去和别人学,对标国际上的高标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始终被赵纯均当作推动国内管理学教育事业的抓手。特聘教授项目如此,而作为清华经管学院“主产品”,MBA教育的开办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