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要重视未成年人的修身教育
王如:人生成长起始于少年。《三字经》一开始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请您谈谈伦理道德建设如何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万俊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就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铭记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我们都知道古代少年孔融让梨的故事,也知道古代少年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古人对未成人的修身教育十分重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个道理。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对今天的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修身教育呢?第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修身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第二,要广泛开展“中国梦”的学习和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努力学习、奋发有为,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第三,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要加强学段、学科、教育教学环节、育人力量和阵地五个方面的统筹,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第五,要重视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总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修身教育的根本任务,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在核心价值观沐浴下健康成长,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在考进大学的学生,以古代的标准来衡量,都是刚过“及冠”(20岁男子)和“及笄”(15岁女子)之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和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这一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易懂。在此,我想讲一个也许大家都知道的不幸故事,就是复旦高才生投毒杀害室友的悲惨故事。今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林森浩为什么要投毒杀害同为复旦大学研究生的室友黄洋呢?他在法庭上供述,黄洋曾戏称欲在即将到来的愚人节“整人”,便产生了整黄洋的念头,并由此实施投毒行为。他说,自己和黄洋关系一般,且无直接矛盾,只是彼此“有些看不惯”。因琐屑小事而毒杀同窗室友,这样的杀人动机令人费解,也令人对已经成年的林森浩难以理解。据说林森浩是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而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而且在读研阶段他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级别的学术论文。这样的“好”学生为什么会杀人呢?有人总结说是人格教育缺失的恶果。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社会普遍有一俊遮百丑的观念,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只要能考进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名牌大学,就是优秀人才,并且把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偷换成了技能教育,认为只要有音乐、体育等一技之长就是素质好,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忽视了人格的成长和培养。什么是人格的成长和培养?就是修身养性的教育。由于林森浩从小就缺失修身养性教育,所以他只是一个“半好”孩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来说,林森浩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扣错了,所以才有杀人和自身年纪轻轻就中途殒命的恶果。
那么,广大青年具体怎么做,才能不重蹈林森浩的覆辙、才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呢?第一,要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融入打造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第二,要始终爱岗敬业,在全面深入改革中建功立业;第三,要敢于主动担当,努力做深化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参与者;第四,要锤炼过硬本领,加强学习钻研,成为可堪大用的创新者和栋梁之材;第五,要引领时代风尚,争当弘扬传统美德、彰显时代风尚的实践者、倡导者、引领者,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总之,广大青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和希望的那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自觉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建议广大青少年重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因为现在重读这篇闳中肆外的文章,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自己虽然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但愿以《少年中国说》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们共勉。
(作者王如为季羡林基金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