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是异邦,断裂只是相对的
文汇报:您可有参考过一些当代选本?是否看过《开明文言读本》?
商伟:朱自清、叶圣陶先生那个年代,有一批毕生致力于教育的学者,他们编辑出版了一些读本,堪称“大家小书”。他们用心良苦,连插图都是丰子恺先生这样的大家画的,今天读来,朴素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开明文言读本》很有特色:第一,诗文兼顾,而不是一本古文选;其次,它是一本教材,所以负责教语法,讲授文言文的基本特点,也不同于一般的读本。虽然我也在《给孩子的古文》的注释中提到了一些语法现象,但我的首要使命是文学阅读。这是一本古文的文学读本。
《开明文言读本》的序特别提到,读文言文要拿出一种读外语的态度和手段。也就是提醒我们,要弄清古文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不要想当然。就像读外语那样,阅读古文不能依赖翻译。谁能通过翻译来掌握一门外语呢?
文汇报:有一种说法,过去即是异邦。《开明文言读本》的这个提法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商伟:中国文化有其延续性,至少我们没有放弃汉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文化的确没有像其他很多文化那样出现剧烈的断裂。关于古文阅读,我认为可以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有人会强调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连续性,因为文言文的许多单音节字的意义被保留在了现代白话文的双音节、三音节词组中了,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严格说来,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并没有构成两个不同的文字表达系统。因此,
有关现代汉语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文。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言文的许多字词,到了现代汉语中,又确实发生了意义上的变化。比如“睡觉”,原来是睡觉(jue,二声),意思是睡醒了,现在变成了睡觉(jiao,四声);“走”的意思从跑变成了走路;我们今天的“汤”原来指开水。《开明文言读本》强调了这一点,好处是提醒我们处处留心,不要自以为是,完全根据现代白话来理解古文。
无论如何,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就失去了进入历史文化的工具,“过去”就真的成为“异邦”了。
文汇报: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孩子,也会有读古文的需求吧?给他们读的话,在内容选择和形式上与国内是否有不同之处?
商伟:在海外的华裔孩子中文程度差异很大,有的特别好,有的可能连汉语都不会说,各地各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一些中学近年来开设了中文课,但程度一般来讲不是很高。而且华裔学生的问题是听说读写能力不平衡,可能听力比较好,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就不成比例了。所以,大学的中文课通常会分成heritage students和non-heritage students,即有背景和没有背景的。而在中学阶段真正能进入古文阅读的华裔孩子我看不是很多。
华裔孩子的圈子里也没有流行的古文读本,现在使用的都是一些海外大学老师为低年级学生编的教材,有时也选用一些国内的教材。但是华裔孩子的学习强度跟国内不一样,不可能那么密集,往往就是周末上两个小时的课。华裔的孩子读古文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方式,确实还是一个问题。
文汇报:您可有关注过国内的诗词大赛?您怎么看以此方式来推广诗文?
商伟:配合着电视节目,古典诗词现在是一个比较热的题目,因为它有表演性、娱乐性。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也会让孩子出来背几首诗词。这对于普及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自然会起到推进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该忘了,古典诗词使用的文字正是从文言文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打底子还是需要从古文做起。没有什么人古文不能读,却可以读懂诗词。
此外,古文跟社会文化的接触面比诗词要宽厚、全面,题材也比诗词丰富得多。因此,我在《给孩子的古文》的序言中说:“一部好的古文选,就是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读本。读一本好的古文选本,也就是经历一次古典文化的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