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访谈

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

顾学文
2019-11-29 21:00:07  来源:解放日报

  接续知识分子下乡的传统

  解放周末:2003年,您和团队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开办了新世纪第一所免费培训农民的学校——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从而引起了社会关注。1926年,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正是在那里推广平民教育运动的。

  温铁军: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等前辈发起的乡村建设,是中国早期“去依附”的一种努力。但这种努力的发端,要早于1926年晏阳初去定县。

  189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集团,使用本地资源做综合性的产业社会化开发,产生的收益全部用于本地的社会文化建设。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还办了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敬老院、残疾人院、孤儿院,开展残疾人教育、妇女教育,甚至办图书馆、博物馆、公园、体育馆等。大生集团是中国早期的社会企业,其在地化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没有过的典型。

  直到21世纪,西方的大企业集团才开始提倡向社会企业转型,强调企业的目的首先是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三追求企业所在国的综合性发展,最后,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企业得追求收益。殊不知,百年前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办企业的目的就是实业救国,路径就是在地化综合发展,他们创办的就是社会企业。这是非常好的“中国故事”,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讲好,以至于许多今天研究社会企业的论文,开篇就讲社会企业的雏形是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试验。

  解放周末:由张謇始,“去依附”的乡村建设实践是如何一路延续下来的?

  温铁军:张謇以农村的在地化发展为目的,最后形成的是一个带动地方综合性发展的经验。这个经验从1895年一直延续到1926年。在这期间,四川的卢作孚两次来南通参观学习。1926年,张謇去世,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开业,同样是一个在地化综合发展的社会企业。还有晏阳初、梁漱溟等,都接续了张謇的事业。

  过去一百年,我们只知向西方学习工业现代化,但其实我们也有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都非常丰硕,有待挖掘。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乡村振兴的时候,就提到了要借鉴晏阳初、梁漱溟等前辈的经验。

  解放周末:这些前辈的经验也同时形成了知识分子下乡的传统。

  温铁军:是的。今天我们这些教授、博士下乡搞建设,好像是另类,但这些做法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晏阳初和陶行知当时是从美国回来的“海归”,梁漱溟也是国内的名教授。我们得接续知识分子下乡的传统,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传统。

  把当代中国的问题说清楚

  解放周末:您一向以性情敢言而著称,在搞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和质疑。面对质疑和批评,您抱持怎样的态度?

  温铁军:我确实招人嫌,有人说我像三更天打鸣的鸡,叫早了,搅人清梦;也有人说我的理论总是颠覆性的。但我提出的每个观点、我书中的每个字句,都植根于我所亲历或见证过的现实。

  我过去的脾气是“因人睚眦拍案而起”,现在大改了。现在不论谁批评我、批评我什么,我都笑眯眯地接受,但坚持一点:要真想批我,你也得去走一趟、去看一回,然后再来批评我。最怕那种自己思想上不愿进步、精神上不愿开拓,还照搬老一套来约束年轻人、考核年轻人的做法。

  解放周末:您的微信名叫“游方僧”,您去过多少地方?

  温铁军:我的脚头是比较“野”的。以前常常中午刚回北京,下午买张车票又走了。国内几乎都跑遍了,国外也走了40多个国家,印度的游击区、巴西的贫民窟都去过,也见过墨西哥的“蒙面军”。我现在左右两个膝盖上都有劳损,走路超过半小时就走不动了。好在以前走得多,此生不亏。

  解放周末:听说您有两次特别“野”的“旅行”。

  温铁军:第一次是1985年,我34岁,从青藏高原出发,沿着黄河,由黄土高原下到华北大平原,再到山东入海口,4个月骑摩托车跑了8个省,住过老农家、废窑洞,在空教室里拼桌子算是条件好的了。我永远记得那天高云淡,也永远记得那蛮荒一片。那一趟,让我对农村的复杂性有所认知。

  第二次是1991年,苏联解体,我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我不相信美国人“Next must be China(下一个一定是中国)”的论断,就自费前去摸索苏联解体的教训。我去了东德、克罗地亚等7个东欧国家,历时40天,却只花了不到2000美元。到一个地方,我就找个小咖啡馆,买杯咖啡,然后转身对盯着我看的人群问,谁懂英文,我跟你们聊聊?肯定会有人搭话。那一趟,我和难民同居过一室,也穿行过全是沙袋、军人的街道,亲眼看到了激进变革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这让我知道什么是社会成本、转型代价,那都是老百姓的苦难。

  一个人提问题的能力,受一个人思考能力的限制;只有用自己的脚去走世界、用自己的眼去看世界,才能有自己的思考。还有就是保持理性的批判精神。我们应该相信,人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可以是多样化的。我希望年轻人不要迷信教科书,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用一生保持自觉思考的能力。我希望年轻人有点思想自觉,推动理论创新,把当代中国的问题说说清楚。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解放思想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凝聚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结合自身和工作实际,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对症下药,逐一解决,加快转变工作作风,以思想的大解放来推动检察工作再深入、再创新。

  • 牢记原点,不忘初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追根溯源,诞生于17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助于加深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感悟,有助于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

  • 如何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外延,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

  • 关于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的探究与思考

    女职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应依法切实推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源头参与,保障女员工权益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切实维护女职员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努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