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月24日,2013年统计公报公布,在全球聚焦的目光中,中国经济交出一份不平凡的成绩单。
这是直面巨大压力,应对多重挑战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
这是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一年——面对近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党中央、国务院从容应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取得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中国经济“整体平稳”,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从外部看,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迟缓,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通胀再起;从国内看,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5月下旬开始,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现象;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困难比预料的多,但结果比预想的好。压力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指出,中国经济增长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从季度增速看,去年各季度增速始终处于7.5%至7.8%的合理区间内,最高与最低增速的差值只有0.3个百分点,波动幅度明显收窄。而全年7.7%的增速,对应的增量是49375亿元,大于1994年GDP总量。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则用“稳、进、好”这三个字概括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即“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和物价的搭配,“某种程度上在全球恐怕也是独领风骚”。同为金砖国家,巴西、南非、俄罗斯CPI月度涨幅都在5%以上,印度则维持在9%以上的高位。相比而言,中国的物价涨幅处于较低水平。
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看来,中国经济总体下行已持续3年,但在2013年有所不同:2013年经济增速始终在7.5%至7.8%之间小幅波动,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基本确定了新的平稳增长区间,这是标志性事件”。
结构优化转型,中国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新局面
在空前压力下,能保持经济“整体平稳”已不平常,要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就更不简单。透过2013年统计公报的一连串数据,我们从中读出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底线思维,保持住了政策定力。”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虽然看似下了一个台阶,但质量和效益却上了一个新台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认为,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是历史性变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阶段表现出的新特征。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对吸纳就业、保护环境和支撑传统制造业升级都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事非经过不知难。深入了解过去一年间,党中央、国务院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推出一系列旨在释放内需潜力、化解过剩产能、发展新兴产业等政策措施,就会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
“通过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中国形成了一整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新的宏观政策体系。正是在这种新的宏观政策体系作用下,中国经济才能在2013年找到新的平稳增长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至此,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约400项。
在大刀阔斧精简机构、简政放权的同时,一系列有利于添活力、稳增长的改革措施密集推出。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已出台改革性文件100余份。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已出台改革性文件200余份。
梳理过去一年来中国经济走向会发现,改革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改革措施如春潮一般竞相涌流,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转型升级,促进了公平正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改革,令世界瞩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说,面对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局面,中国领导层专注结构性改革,将推动中国经济不断释放正效应。
2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和完善宏观政策框架,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着力推动提质增效升级。
“纵观世界经济大势,虽然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要看到,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很大,这些都是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良好基础。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改革这个‘牛鼻子’,中国经济仍将大有可为。”周天勇说。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齐中熙、安蓓、刘羊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