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春连
作风是领导干部政治操守、党性修养和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其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作风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整治不良作风,难在其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因此,既要突出重点一项一项来抓、一个一个来破,又要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常抓不懈。改作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领导带头是关键。好作风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正不正。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抓领导、领导抓。各级领导要牢记“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道理,自觉带头转作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同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把作风转变的决心融入一言一行,把作风转变的成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努力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员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领导干部的行动自觉。
解决问题是根本。作风建设有没有成效、成效大不大,关键看党员领导干部有没有为老百姓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没有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放,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衙门作风改起,从“庸、懒、散”以及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不良作风改起,真正让群众的困难有人问、老百姓的矛盾有人解,让“四风”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没有立足之地,失去生存空间。
群众满意是归宿。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归根结底由群众说了算,由群众来评判。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百姓满意、群众放心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和第一标准,谨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严”,遵循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实”,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做利眼前而影响长远发展之事,不做有损百姓利益之事。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更多的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