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科学理念和方法继续推进改革
//www.workercn.cn2014-03-18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荆小平

  坚持科学改革,就是要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科学思想指导下,通过科学的运筹,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变革,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

  重视改革过程的科学化

  我国正站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南京也正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回顾我们走过的改革路,那些成功的和曲折的改革给予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我们看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和强大动力,但并不是进行了改革就一定能取得应有的发展成效。只有科学的改革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相反,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成效甚微,或者半路夭折,或者引发更多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在改革的不科学上找到原因。

  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目标任务也已经明确,关键是怎样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继续推进改革,让改革成为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的根本保证,继续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现代化释放巨大能量。

  坚持科学改革,就是要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科学思想指导下,通过科学的运筹,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变革,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当前,对科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把握。

  改革目标任务的明确,只是提出了我们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确定了我们改革的前进方向,必须对改革的施工进行优化,十分重视改革过程的科学化,才能顺利实现我们的改革目标。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尤其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第一,依法实施改革。改革作为重大的社会活动,与各项建设一样,也必须纳入法治轨道进行。首先,改革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我国的改革进行到现在,特别是来到深水区,攻坚阶段,很多改革都是在啃硬骨头。要防止有的改革不经集体研究,不经国家权力机关决定,按照领导者个人的主观意志和随意性在运作,造成一些行业领域不断地改,总是稳定不下来;还要防止有的改革由于缺乏对我国国情和地区社情的深入调查研究和把握,盲目或简单学习外国的做法,使改革成果出现“水土不服”。其次,必须规范改革的权限。有的改革是解决大问题,有的是解决小问题;有的是解决大范围的问题,有的是解决小范围的问题。解决不同范围、不同大小问题的改革应当由不同的层级进行决策和组织实施。不论问题大小谁都可以去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很容易造成改革全局的混乱,并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区和单位差别,给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应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第二,配套实施改革。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对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十分清晰的规律性认识,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各自的行为边界,该政府管的不要推向市场和社会,该市场和社会管的政府不要揽在怀中。所以,我们进行任何一项改革都要从全局进行考察论证,不能只关注一个方面局部问题的解决,要与其他相关联的方面进行配套改革,防止解决了一个方面的局部问题,却在全局产生了新的更大的矛盾和问题。

  努力减少改革的社会成本

  应当看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成本。科学改革所追求的,不仅是解决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还要努力减少改革的社会成本,使改革和发展少走弯路、长路和颠簸的路。

  一要努力用小的代价完成改革。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个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不仅表现为社会所作的巨大付出,还常常伴随着社会在某些方面的阵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必须付出的社会代价。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讲求减少社会成本的思想应当牢固树立起来。如果这一点不明确和做不到,在改革中就容易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诱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

  二要杜绝形式主义的改革。回顾我们走过的改革之路,不泛有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混迹于改革之中,不是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而是玩花拳绣腿,打着改革的旗号捞取政治资本,浪费了改革的时光,亵渎了改革的名声。比如有的以改革名义兴起了一些机构、工作、活动,名曰创新,实际上在做没有任何意义的无用功。有些地区、单位出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不仅不具普遍推广价值,其自身也因为弄虚作假而无法长期坚持下去。为此,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大力纠正形式主义不正之风,坚持解决问题的改革导向,防止一些改革成为不负社会发展责任和没有社会进步意义的折腾。

  三要善于继承历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历史上有一种情况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我们在过去改革中形成的一些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有效制度、做法和经验,但是由于人员一茬一茬的更替,那些体现一般规律的好的制度、做法和经验也就随着人员的更替跟着忘了、丢了,没有传下来。后人又重新开始进行探索研究,付出了很大的重复劳动和代价。改革中的这个历史经验的衔接与传承问题,值得我们认真面对和思考,并认真研究解决。

  注重改革的群众基础

  改革的实践证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推动改革健康顺利进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的、顺利的改革总是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完成的,也往往是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的改革。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应当把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来抓,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一是改革要争得群众的拥护。我们看到,在改革中,有的改革领导者积极而群众不感兴趣;而有的改革群众要求十分迫切,领导者却不重视,提不到议事日程,改革中的这种不一致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任何一项改革,只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积极参与,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应有的成效。在改革中,要不仅重视领导意见、专家的意见,也要重视广大群众的意见,把领导意见、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决策,往往才能做出比较科学的决策。

  二是善于发动群众参与改革。只有领导的积极性,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做任何工作都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改革也是这样。在有的地方和领域,党委和政府为改革十分忙,而群众却是个旁观者,改革成为一些领导者孤立进行的活动。由于得不到群众的参与和帮助,一些改革举步维艰。因此,任何改革都要善于走到群众中去吸收营养,听取群众的意见,运用群众的智慧推进改革。

  三是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更大的实惠。如果改革的成果人民群众感觉不到,就会对改革持消极的态度。一些领导者只是站在政府和行业领域的角度来进行改革,看政府部门和本行业领域获得了多少利益,取得了多少方便,完全没有考虑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的红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就会对改革持麻木态度,认为那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因此,在社会的一些领域,改革成果的不公平分配是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尽快予以解决的大问题。

  改革要树立时间观念

  一方面,各项改革都应列出时间表来推进完成。应当看到,我国现阶段的改革不同于处在稳态发展时期的局部的或个别的调整改革,而是处于追赶发展阶段并进行社会转型的全局性的改革,要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改革更要有时间的紧迫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形成一套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这就是一个总的时间表,对我们各方面的改革都具有约束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在这个总时间表下都应有具体的时间表,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的改革目标顺利实现,也使社会改革的步伐与建设的进度协调起来。

  另一方面,改革的成果应能管较长一段时间。大量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在稳定的制度环境中才能长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在稳定的制度环境中才能长期安居乐业。在改革中,我们应当有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过时的改革设计和规划气度。科学改革所追求的,就是当改革目标实现后,能形成较长时间的稳定,为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科学、稳定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作者为南京市社科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