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只有数十名党员,发展到拥有8500多万党员的大党;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形成燎原之势,武装夺取政权;从西柏坡“进京赶考”,到新中国执政65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大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传奇般的兴起和发展靠的是什么?原因会有很多。诸如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英明的战略策略、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还有一条至关重要,就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不是不证自明的天赋观念,不是宗教宣扬的普度众生,而是源于共产党人的阶级属性和唯物史观的道德理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必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生命根基和价值追求。常言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道德高地,是共产党人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任何政党为了彰显事业的正义、赢得民众支持,都需要构筑自己的道德高地。问题在于怎样使广大党员万众一心、一如既往地践行和恪守。坚守政党的道德高地,靠的不是自吹自擂的宣传说教,不是一时一事的逢迎作秀,而是众多党员特别是其领导者的锲而不舍、身体力行,正所谓“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不失为道德高地,然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腐败堕落、祸国殃民,完全违背了“三民主义”,彻底失去了民心。虽然掌控800万军队,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十分注重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坚持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缔造的革命队伍官兵平等、严格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亘古未有的“仁义之师”。打锦州,正值苹果成熟,却无一名战士采拾;进上海,官兵们秋毫无犯,露宿街头;攻要塞,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炸碉堡,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看看延安时期的历史照片,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党和军队的高级首长们清一色土布衣裳,与人民群众“土”在一起,融为一体。“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道德高地的生动体现,它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它像磁石一样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的伟大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执政的情况下,如何继续坚守道德高地、打破兴亡周期律,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历史性课题。挑战源于三方面变化:其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执政前,共产党同人民群众同处被统治、被压迫地位,二者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并且,共产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生存和发展。执政后,共产党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掌权者地位,人民群众处于被领导的服从地位。从理论上说,领导是服务、干部是公仆,但在缺乏党内外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党的各级领导者极易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
其二,党的领导权力内涵发生了变化。执政前,共产党主要领导革命队伍为夺取政权而斗争,这种权利更多的体现为责任、使命、牺牲、奉献。执政后,党实现了对全社会的一元化领导,掌控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支配控制权,面临无孔不入的权力腐蚀的考验。党员干部也非特殊材料制成,同样存在人性的弱点,一念之差便可背离宗旨、酿成大错。
其三,很多党员的入党动机发生了变化。执政前,申请入党者大都怀着投身革命的担当,救民于水火的使命,极少想到、也很难谋求私利。执政后申请入党者客观上存在个人利益的考量,怀着从执政党内捞好处心理的大有人在。
上述三种变化构成了对执政党的极大考验,势必影响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响坚守共产党人道德高地的自觉性。尽管党中央早就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提醒“糖衣炮弹”的侵袭,但一些党员干部还是难以抵挡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红小鬼”出身的刘青山、张子善便是反面典型。只是由于党中央一直抓阶级斗争、搞群众运动形成的高压态势,加之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缺少贪腐的客观环境,使以权谋私现象尚未泛滥。特别是众多对党和人民感情深厚、人格高尚的优秀党员,仍然能以感人事迹和模范行为坚守共产党人的道德高地,雷锋、焦裕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尚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道德高地没有丢。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面临道德高地能否失守的时代性课题。如果说执政的考验主要表现为权力的腐蚀、权力的膨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则提供了权力寻租的巨大空间。近年来,党员干部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现象屡见不鲜,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案件高发多发,人民群众的“仇官”心理及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积淀。上述状况,严重侵蚀共产党人的道德高地,消解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疏离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严厉的举措,整顿党风政风,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报告》号召全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求全党“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去年以来,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出台了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还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劲头抓下去,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端正党风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和坚强决心。
为了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在端正党风、践行宗旨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要把反贪反腐作为工作重点。贪污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是荼毒党心民心、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罪魁祸首。贪污腐败是对共产党人道德高地的彻底否定和颠覆,与战争年代的投降变节毫无二致。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以权谋私者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使人民群众看到信心和希望。
二是要把各级党政领导作为工作重点。以权谋私的前提是手中有权。在一个部门或单位,普通党员是被领导者,只有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才握有实权。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要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健全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彻底扭转上级离得远、平级不敢管、下级干瞪眼的状况,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为所欲为。
三是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表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能只靠宣传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寻求治本之策。在防治腐败上,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