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全党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作风建设越深入,越要强化系统思维、改革意识,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
改进作风,“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和觉悟,行动就会偏离方向,甚至浅尝于表、止步不前。没有行动上的落实,认识再高、表态再多,也只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因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一是打牢学习教育这个基础。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纲领和历史传统,提高对改进作风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深入分析发展形势、现实任务和群众需求,提高对改进作风紧迫性的认识;通过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相关规定精神,明确改进作风的方向目标、要求举措,切实解决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学习教育见思想、见精神,以思想自觉促进行动自觉。二是抓住查改问题这个关键。坚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对损害群众利益、群众不满意的作风问题,紧盯不放,狠抓到底,做到真抓真改、真管真干,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改变作风、取信于民。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推动整治“四风”顽症与破解改革难题相结合,推动树立形象、提振精神与凝心聚力相结合,以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检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新成效。
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风问题具有关联性、传染性、导向性。有些问题,病症在下面、病根在上头,需要前后呼应、共同解决;落实制度,需要上下联手,承接贯通。因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找准病灶、综合施治、系统治理、上下联动。一是以上率下,层层示范。领导干部是本单位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牢记“打铁还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有“以我为准、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底气,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用实际行动带动干部参与。党政“一把手”更要带头作表率,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形成上下齐动的大气场。二是上下联动,合力攻坚。作风建设是上下联动的过程,有的作风问题在某个领域、某个层面、某个个人身上可以及时整改、立竿见影,但有的作风问题涉及面广、“同症异病”,需要上下协作、共同配合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只强调单方面,凭单位、部门或个人一己之力进行整改,实际效果就会打折扣。必须搞好上下篇,做好接力赛,无缝对接,同步推进,做到纠“四风”没有层级、改作风不分上下。
处理好“改”与“评”的关系
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意见最重要,作风改得怎么样,群众最有评判权。如果改作风只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搞体内循环、闭门修炼,就不能听到真话、找准问题、抓住要害,就不能取得群众的支持、信任和拥护。一是真抓实改。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带头找问题、带头抓整改,从自身做起,从细节改起,向旧习惯说不,向潜规则叫板,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真正把改作风改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成效说话,让群众看到变化、增强信心、主动参与。二是开门整改。群众参与,是压力也是动力;群众评判,是尺子也是鞭策。要以群众为镜,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请群众帮助找准找实问题,及时向群众公布反馈改进情况,切实将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各个环节、每个方面,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想讲的话讲出来,把该提的意见提出来,真心帮助干部改进提高。
处理好“标”与“本”的关系
作风问题由来已久、积弊颇深。解决作风问题,不仅要有一时之效,更要追求长久之态。既立足当前,及时回应广大群众对改进作风的新期待,以刮骨疗毒、猛药治疴的坚定决心,加大治标力度,又着眼长远,遵循作风建设规律,以改革创新、制度管人的科学态度,构建治本的长效机制。一是治标优先,为治本赢得时间。树立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发挥好治标的“止血”功能,防止慢性病拖成致命伤、歪风邪气压倒清风正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敢动真格,敢于亮剑,持续打好专项整治、重大时间节点整风、指名道姓公开曝光等组合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查处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形成有力震慑,换来干部对法纪的敬畏,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二是根在治本,巩固和扩大治标成果。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旧立新,加快行政审批、“三公经费”管控、干部绩效评价考核、权力清单等各项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既解决旧的问题,又预防新的变种,推动作风问题治理长效化、常态化、规范化。坚决维护制度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执行力,让制度长牙齿、有刚性,更好地用制度管住干部的行为,用机制规范权力的运行,防止“破窗”效应。
(作者单位:永川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