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他还强调,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只有动真格重行动,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坚定三个自信。
“一切为了群众”是坚定三个自信的基本源泉
“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根本价值取向,是“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前提,是保持群众路线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泉才会源远流长。群众利益是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本,切实代表并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更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力量之根基,信心之本源。
仅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还不足于充分增强我们的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充分的自信必然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依据,就来自于人民群众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群众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因为这个主义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这个主义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代表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
回顾前苏联共产党由小到大,由盛及衰最后垮台的历史,我们愈加感到,只要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幼小的党组织也能发展壮大、兴盛发达;一旦背离了人民,再庞大的党也会被人民抛弃。前苏联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脱离群众、蜕化变质的前苏联共产党的失败。再看中国共产党,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正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的党才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只有坚定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尺,我们的党才能永葆政治本色,筑牢执政之基,取得新的胜利,这是党的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经验,也是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本源泉。
“一切依靠群众”是增强三个自信的基本方向
“一切依靠群众”是方法论上对“一切为了群众”基本立场的自然延伸,是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遵循的宏观方法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力量和强大动力,既然党要为群众办事,就要充分汲取群众意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与群众一起把事情办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有依靠本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曾经指出,群众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铜墙铁壁,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的先生。因此,只有向群众学习,依靠群众中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我们才能信心百倍,一往无前,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不断取得新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能在自我封闭中寻找,必须在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程度与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的拥护和支持程度成正比,我们越是充分地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越能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自信的底气就越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大的“靠山”,坚持一切依靠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我们增强三个自信最基本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更在政治民主、文化建设、社会民生以及国际影响力上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对于中国奇迹的原因,尽管中外学者给予了不同的解读。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开创、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众智慧和力量才充分涌流,才形成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成功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筑牢三个自信的根本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现路径,是党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和最科学的执政方式。筑牢三个自信不仅要有坚定的群众立场、正确的方向,更要有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仅凭一腔热血,社会主义的自信就可能带来盲目的行动,大跃进的教训必须深刻吸取。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是增进党群感情,加强科学决策,筑牢三个自信的根本保证。
党的三个自信不仅是一个理性问题,更是一个情感问题。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在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中真情为民服务,党和群众才能紧密联系,形成党群一家人的亲密感情,只有“党和人民团结如一人”,我们才会有足够的自信“试问天下谁能敌?”怎么才能以真情换真心?就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深切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而不是高高在上,对着冷冰冰的数据符号做决策、发命令,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为三个自信筑牢感情基础。
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将群众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首先,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从群众中来”。正确的认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之上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一切正确认识的直接来源。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认识才能发生发展。只有广泛地倾听群众的看法,了解群众的意见,辨伪存真,消化整合,才能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提出科学决策。其次,正确的决策必须经过“到群众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决策是否科学不是只靠逻辑来证明自身,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因此,只有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两个环节,我们才能得到相对正确的认识和决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真理没有止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反复中,党和群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得以不断的拓展和深化,党的决策领导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才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加强。党的决策的科学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领导保证,因而,要筑牢信心,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就必须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有资格自信,不仅在于党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在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工作方法决定了她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也因此具有最强大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党内存在的问题以及外部各种困难,把党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党也一定能够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