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决策的自觉性
祁亚虎
//www.workercn.cn2015-03-20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体现在决策上,就是坚持依法决策,坚决破除决策活动中的积弊陋习,使法治成为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

  力戒随意决策,坚定法治信仰。“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依法决策,首先要坚决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从内心深处尊崇法治。一要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尤其是特权思想,是制约法治的顽障痼疾。要摆正权与法的关系,杜绝“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笔头,笔头不如口头”现象,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法律法规作为形成决策的基本依据和评判决策的基本尺度。二要坚决摒弃主观主义。凭借个人主观意志决策,往往人存政兴、人亡政息。要注重把握决策中的法规要求,杜绝“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坚持议事先议政、议政先议法,切实让决策活动回归理性、符合实际、遵循法治。三要坚决摒弃实用主义。把法律法规当工具,合意的遵循,不合意的绕过,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要恪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摒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打折扣、搞变通等错误做法,坚持法令必行、法禁必止,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深扎依法决策的思想根子。

  力戒经验决策,树牢法治思维。把习惯和经验定势化、模式化,既是蹈常袭故的惯性思维,也是因循守旧的僵化思维,与法治思维格格不入。依法决策,要善于从法治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实现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一要克服“治事”不“治法”倾向。防止陷入事务性工作,对反复发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注重从法规制度的设置和执行上溯源头,把依法依规贯穿谋事干事始终。二要克服“唯上”不“唯法”倾向。既要改变重上级指示、轻法规要求的做法,坚持依据法律法规、条令条例想问题、作决策,也要摒弃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问题,坚持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使决策符合法治精神和法规要求。三要克服“从众”不“从法”倾向。摒弃盲目从众、法不责众和“集体闯红灯”的心理,讲求合情合理,更要追求合法合规,切实在法的框架内行动。四要克服“依循”不“依法”倾向。严防和纠治沿袭老套路的“土政策”“土规定”“潜规则”,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一致性。

  力戒功利决策,强化法治担当。法律法规既是党的意志主张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依法决策,既反映对党忠诚的政治立场,也折射对事业负责的担当精神,与沽名钓誉的功利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一要纯正决策动机。功利思想越重,决策越容易违规,事业越容易受损。要端正事业观、政绩观,决不能一味追求上级认可度、任期知名度,坚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始终把提高战斗力作为依法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控制决策成本。决策成本,直接影响执行成本。要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傻子工程”,坚持重大决策于法有据,充分考虑各种矛盾问题、利弊得失,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功利性,努力增大依法决策的效益。三要严明决策责任。决策的权力和承担决策责任的义务是不可分割的。要纠治重决策、轻问责的问题,建立健全领导决策依法问责、实名问责、终身问责机制,加大失职、渎职问责力度,最大程度降低决策失误,不断强化依法决策的责任担当。

  力戒人情决策,严守法治底线。“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依法决策,必须划清公私界限、斩断人情羁绊,切实维护法治尊严和权威。一要严防以身试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要克服投机心态、侥幸心理,坚持宁伤感情、不伤规矩,坚决不闯“黄灯”、不钻“空子”,心中高悬法律明镜、手中紧握法律戒尺,切实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确保决策不越雷池半步。二要严防徇私枉法。公权为公,一丝一毫不能私用。要始终恪守党性原则,远离人情诱惑,坚拒人情酬劳,避免人情伤害,防止决策被人情所裹挟,坚持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切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要严防乱纪坏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要排除人情干扰,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纪律面前没有例外,坚决克服随意性、选择性执法等错误倾向,把公开公平公正贯穿决策始终,努力营造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健康政治生态。(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