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颜晓峰
//www.workercn.cn2016-09-26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理论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让治理更有水平,就要深刻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前提和具体实践。

  重大意义

  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阶段、历史文化,治理的性质、方式、效果不同。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拓展之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包括物质技术、人的发展层面的现代化,也包括制度、治理层面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时代潮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是我们党的长期探索。从“四个现代化”到治理现代化,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从制度体系到治理体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到全面依法治国,都是我们党在中国治理道路上迈出的坚实脚步。确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被赋予新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高度、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和改革创新的时代高度深刻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面对重大挑战和风险、阻力和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制度是重要保障。这就要着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间不长、还不够成熟定型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制度基础、完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效力、发挥制度优势,依靠强大的制度力治国理政、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治理是基本条件。这就要着力解决国家治理与国际竞争、发展要求、人民期待还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水平、增强治理效能,依靠高超的治理力化解矛盾、克服阻力、推进发展、促进和谐。从制度自觉到治理自觉,从制度功能到治理效能,从制度优势到治理转化,正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创新。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应主要从三个层面推进。其一,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制度建设。制度体系作为一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的集合体,要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其二,制度优势要在治理现代化中落地见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制度的实践形态和功能实现,要体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治理能力的高效化、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治理机制的常态化、治理效果的最优化。其三,价值体系作为制度和治理的基本准则,是贯通制度体系和治理实践的灵魂。我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准则、基本价值追求,明确了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和价值标准,治理现代化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化。

  重要前提

  推进治理现代化,以完善制度为前提和基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更完备”,要求随着社会系统的复杂程度持续增强,增大制度的覆盖面,减少制度的盲区和漏洞,提高制度体系的衔接性和自洽性,克服某些制度之间的不兼容性。“更稳定”,要求随着社会运行的有序程度持续增强,提高制度的规范性和延续性,让制度内化于社会机体之中,常态化运转、稳态化运作,在改与不改、变与不变、动与不动之间保持恰当的均衡。“更管用”,要求随着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程度持续增强,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协调、控制功能,强化制度权威,增强制度效能,避免制度疲软、制度失效现象。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是一个科学的制度设计过程,更是一个攻坚的制度变革过程。一些利益格局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度的成熟、定型。因此,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的那样,“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就是依靠制度变革推进治理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自制度体系本身所展现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来自制度完善能力所赋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正是由于始终保持高度的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愈益完备、稳定、管用,制度自信愈益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增强制度自信的过程。

  具体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进入新阶段。

  全面拓展治理实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方位、各领域、各层次的治理现代化。从企业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到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新形势下的治国理政有机统一。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到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从单项治理到总体治理,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揽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国家安全体系,通过各领域的安全治理来达成总体国家安全的效果,又通过总体国家安全状态的保持来推动各领域的安全治理。

  紧紧扭住治理重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相一致,与治国理政新战略新实践相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着力清除制约治理现代化的重大障碍、有效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过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既有总体布局,又有战略布局,互为支撑、相得益彰。

  更新、变革治理理念。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支配着治理理念,渗透于治理理念。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蕴含着治理理念的转变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核心位置,这就决定了创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协调发展追求发展布局、发展关系、发展空间、发展要素、发展进程的协调性,实际上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治理新秩序。绿色发展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循经济、自然、社会规律的共同要求,与生态治理具有相同的目标和任务。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身就内含了开放发展这一要求。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表现在治理领域就是让人民共享治理权利和治理利益。新发展理念赋予了治理理念新的内涵。

  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赋予国家治理现代化以新的内涵、新的标准、新的要求,将引领治国理政新实践。制度基础、发展目标、治理主线、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制度为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发展为引领目标,发展是制度更加巩固、治理更加有序、人民更加幸福的基本条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国家治理现代化,以治理为主线,治理是发挥制度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制度、发展和治理的主体。不断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公正感、幸福感,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