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更高目标定位。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是一项极为宏大的工程。这里的关键,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就是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制度建设与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要准确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总目标内涵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把制度建设与能力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所在。任何一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是既定国家制度框架下的表现,都是为巩固和完善这一国家制度服务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样来认识问题,一方面要求我们应当具有强烈的国家制度意识,即不论如何改革和治理,都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不能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强化遵循规律的意识,即要把国家改革和治理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治理的特殊规律统一起来,从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上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它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演进而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迈向制度建设的更高境界,这就是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但需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方面加快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制度体系的子系统,治理能力体现治理体系的运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把传统的国家管理转变为现代的国家治理,其实质就是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做到人民的国家由人民来治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机构履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从而形成国家治理的综合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能进一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的期盼和诉求。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坚定自信革除弊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要求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另一方面则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制度成熟而持久。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坚定制度自信。自信是一种底气,就是相信自己。从价值观范畴来说,自信首先表现为一种价值心理,处于人们意识活动的心理水平,它同人们的心理感受更直接、更密切地联系着。坚定制度自信,首先正是由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给人民带来的许多福祉。当然,坚定制度自信不只限于价值心理层面,而且是心理自信与思想坚定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一种科学的理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从社会发展规律高度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从而自觉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我们才能更自觉地推进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在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过程中,必须不断革除其体制机制弊端。体制弊端是具体制度层面的弊端,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公平竞争不充分、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等;机制弊端是制度运行层面的弊端,如公共权力运行中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深化改革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决心以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气魄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国人充满期待。特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是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治本之举,它不仅要给我们的现行制度打好“补丁”,更要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纳入 “法治中国”的轨道,从根本上铲除陈旧体制和失效机制生存的土壤,夯实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
适应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到2020年,我们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要求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学评估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就要对现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出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这是一种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既肯定了总体是好的基本面,也提出了亟待改进的问题。
就独特优势而言,主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建立在这一制度体系基础上的现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国情相适应的,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治理体系贯穿着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决策机制,因而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治理体系,其治理能力在近些年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化解重大风险中充分地展现出来;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她所具有的理论、政治、组织、制度、密切联系群众等独特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独特优势的先导和保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亟待改进之处主要是:法制建设尚有薄弱环节,如针对暴力恐怖事件的国家立法应尽快出台,使加大打击力度更加有法可依;法制执行力不足,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的问题,要防止徒陈空文,加大落实力度;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欠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素质应尽快提高等。只有发扬优势、改进不足,才能尽快完善和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下更大气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治理体系是制度保障,治理能力是目标要求。就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有亟待改进的地方,但更为紧迫和突出的还是治理能力问题,因为现有治理体系毕竟是一个比较合理和完备的制度框架,而治理能力却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主要着力点就是习近平同志强调的 “一个重点、两个尽快”,即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这具有统领和示范效应,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尤其要注重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尽快提高各级干部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基础工程,既要时不我待,又要着眼长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使其素质逐步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尽快提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是对国家治理主体的目标要求,应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抓紧抓好,这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使之形成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良性互动,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王 真(作者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