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县域推进城镇化和解决“三农”问题,是挖掘我国经济发展巨大潜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面临十分突出的融资瓶颈问题。财政金融联手创新,发展城镇化建设基金、农业产业化基金,是吸引民间资本、破解融资瓶颈的有效手段。
以培育新型基金为抓手破解县域融资瓶颈
县域城镇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融资瓶颈主要表现为:金融服务远离县域和“三农”领域;企业资本积累少,信用水平不高,难以对接金融市场;县级政府可支配财力少,但承担的城镇化和“三农”发展任务重。因此,破解融资瓶颈不能依赖于政府投资,必须依托金融创新走市场化路子。也就是通过提升县域资本化和金融化水平,给县域经济增资、增信,以资本为纽带引导资源和要素集聚。
私募基金具有资本投资属性、资本与经营分离机制和投资风险分散机制,是破解融资瓶颈的有效抓手。具体来说,就是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按合理杠杆倍率吸纳民间资本,组建具有混合投资特点的城镇化建设基金或农业风险投资基金。例如,山西省部分县域今年尝试组建了“城镇化建设基金”。
为经济发展注入雄厚资本和创新动力
发展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基金,在缓解融资瓶颈的同时,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机制创新。具体体现在:一是扩大投资规模。基金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村合作社注入资本金,带动民间资金跟进,可以倍增农业投资规模。基金支持县政府开展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投资规模能达到单一政府投资的3—5倍,可以减轻政府负债压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二是盘活县域资金存量。基金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投资资金,还可以通过发挥增信作用,显著提高当地存贷比,提高社会资金利用效率。三是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建立由基金管理公司、政府、基金投资人、社会专家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实行投资决策的票决制,可以增强投资决策科学性。四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政府资金按一定比例加入基金,在基金募集中发挥5—10倍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基金投资又以几何倍率带动社会资金。通过这两轮杠杆作用,可显著增强财政资金的拉动效应。五是助力“三农”改革发展。基金提供资本和增值服务,能够改善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的信用,带动金融要素流入县域。基金投资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入合作社,既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培养股份制合作社和股份制农业企业。
合力深化财政金融配套改革
发展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基金不是单兵突进的探索,需要相关方面有力配合。
树立多赢理念。城镇化建设基金需兼顾政府、企业、农民和投资人四方诉求。一是私募基金转型服务县域企业和“三农”发展,应降低回报率预期。二是基金投资与提供增值服务同步,帮助企业和合作社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产业链延伸,支持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基金按照“肥瘦搭配”的原则圈定项目包,使项目收益相互支撑,帮助区域经济建设整体推进。四是基金不谋求“包打天下”,而是带动金融招商和组合融资服务。五是政府树立“你赚钱我发展”的理念,鼓励使用民间资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合理缩短建设周期,赢得发展先机。
推进财政金融配套改革。就财政领域而言,应在创新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上着力。可考虑在中央、省、市三级政府分别组建服务“三农”的种子基金,一级撬一级,批量培育社会子基金,带动民间资本跟进。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组建基金发挥资本撬动作用和保险增信作用,使财政资金使用机制化、价值最大化。就金融领域而言,应关注县域城镇化和“三农”领域金融创新,从基层需要和农民诉求中获得灵感。金融监管部门应统筹监管与服务职能,加大私募基金培育力度和基层金融人才培养力度。
(作者为山西省证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