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裴长洪:2014年经济工作6项任务围绕提质增效
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裴长洪//www.workercn.cn2014-01-10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防控债务风险既是保障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近年来凸显的新问题。这些年,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大规模借债,不断加大投资刺激力度,债务率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也在上升。中央将防控债务风险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非常必要。不仅应尽快摸清各级政府债务规模,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而且应摸清各级政府掌握的资产状况,尽快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从宏观层面和国民经济总体上考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我国是大国,区域发展过度不平衡、不协调将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的质量和效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这说明,区域协调政策已进入我国经济运行调控的视野。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分享发展成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着眼于最突出、最迫切的领域,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强调把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也是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的要求。这既包括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发挥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也包括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

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研究表明,我国经济长期增长正经历工业化阶段结构性加速向城镇化阶段结构性减速的转变,也就是进入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一些发展趋势必然导致结构性减速:人口转型直接降低增长速度;在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中,如果不能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也会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城镇化率超过57%后投资率和投资效率下降,劳动要素供给放缓导致工资成本上升,这些因素都意味着按照生产函数核算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会下降。研究表明,2013至2018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6.4%至7.9%。

  要提高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供给状况,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14年的改革工作,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的改革包括16个方面、60条、310多点。改革不可能齐头并进,需要有序次第推进。根据“区分情况、分类推进”的原则,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应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全面统筹和审定后,2014年适时加以推进。因此,2014年将是一个以改革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年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10日 07 版)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