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以金融资本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侯 英//www.workercn.cn2014-01-12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产业已显现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目标和政策。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体现,并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由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不足问题日趋加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金融资本助力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文化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的行业。根据我国文化部2003年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简单来说,文化产业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精神性,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内含了人们的精神诉求;二是产业性,它具备其他产业所具有的技术性和商业性等所有特点。

  金融资本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繁荣发展。然而,在文化事业的一些建设项目中,产生了一些乱象,与社会期望背道而驰,如热炒一些低俗的文化概念;打着文化旗号,上马各种非文化项目,甚至是房地产开发;毁坏遗址保护区、建设所谓的“遗址公园”等。致使乱象产生的原因是文化产业存在体制性问题,包括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竞争机制和融资机制方面存在的障碍。尤其是“资金缺口大、融资难”,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只能另辟“蹊径”,最后发展成“变味”的文化产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及时提出“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并且鼓励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突出社会资本的力量;提出“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如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则需要在推进金融领域改革的基础上,构建金融市场和社会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对接通道,创新融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在股票市场上,通过“政府鼓励、行业推动、企业主导、投资机构参与”的模式,加快文化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或者主板的上市步伐,推动文化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的规模;在债券市场上,逐步放松发债企业规模限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私募债、中票等方式筹集资金,或通过行业协会或文化园区组织中小文化企业发行集合票据,以此规避单个企业发债达不到发债条件、发行成本高的弱点。政府设立引导基金,鼓励民营资本成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公司,直接投资文化项目;成立文化项目信托产品,以稳定的收益预期吸引社会资金购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资产证券化,延长融资链条,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获得资金;支持文化企业以版权、著作权等在产权交易所进行知识产权交易;利用新三板扩容的契机,促进文化企业在新三板的挂牌和交易。

  加强间接融资支持力度,创新文化产业信贷产品。当前,我国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文化企业融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通过商业银行获得发展资金,因此应当大力发挥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融资的主渠道作用;同时由于我国文化产业产值较小,传统金融机构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且手续繁杂、周期过长很难满足文化企业融资时效性要求,建立专营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为文化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够提高文化企业融资效率;创新文化产业信贷产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及贷款模式,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向中小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保险产品,分散银行对文化产业的信贷风险。

  加快配套制度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办公室,加强文化企业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等力量的联动,建设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出台《文化产业信贷贴息与风险补偿办法》,政府对商业银行针对文化企业发放的创新性信贷提供贴息与风险补偿金,对为文化企业提高信用担保的金融机构给予资助或政策优惠;实行文化产业内税收返还与减免政策,可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业和不同社会效应文化产品与服务实行差别税率,对民营资本设立专门投资文化产业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文化项目的给予减免一定比例的所得税优惠;推动抵押、担保、评估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交易平台,明确规定版权的抵押、担保、质押制度及版权评估制度,制定合理的版权评估标准及办法,解决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定价难的问题。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